唐风之承乾 by 千棵树(上)【完结】(10)

2019-05-07  作者|标签:


  
  豫章也小声开口道,“泰哥哥,你不必担心,大哥不会怪罪于你的。”
  
  李泰不耐的挥开长乐和豫章的手,气呼呼道,“好了!我自己走进去!你们别跟着!”
  
  李泰说罢,就跑了进去。长乐和豫章面面相蹙,豫章犹豫道,“我们不跟着好吗?”
  
  长乐转头,想了一下,摇头道,“母后说了,只要我们让泰哥哥进起晖殿就好。泰哥哥好胜,要面子,要是我们进去的话,泰哥哥会尴尬的。”
  
  豫章点头,嗯,有理,泰哥哥真的太爱面子了。
  
  李泰走进起晖殿后,心头又有些后悔,那日游园会,哥哥为了救他,掉入了九曲溪,还发了烧,连续昏睡了两天,而那天,他也被父皇一顿训斥.......
  
  他心里很懊悔,那日如果不是他要冲上去跟李愔打架,就不会这样了。
  
  那日后,他也被罚闭门思过,待思过结束后,想来看看哥哥,可心里又觉得没脸见哥哥,几次三番的犹豫,到今天,被长乐和豫章强拉了出来,终于走进了起晖殿。
  
  慢腾腾的在小金子带路下走进后殿。心头纠结着不知该怎么对哥哥道谢,还有道歉。
  
  此时,承乾正在临摹大字。
  
  听见脚步声时,刚刚好临摹完一张,放下手中的笔,转头就见李泰扭捏着站在身后。
  
  眉头微挑,他还在想着什么时候,他这个好胜爱面子又别扭的弟弟才会出现,他就来了........
  
  笑笑开口,“青雀,怎么?见到哥哥也不叫一声?不认识哥哥了?”
  
  李泰嗫嚅着开口,“哥哥,我........”
  
  “坐吧。别傻站着。”承乾招手示意坐下,看着李泰的胖乎乎的脸,似乎有些小了?嗯,看来这小子心里还是有他这个哥哥的........
  
  李泰慢吞吞的坐下,抬头看承乾,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下。如此往复几次,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水,承乾心头好笑,面上却静静的看着李泰,也不说话,就这么静静的看着。
  
  “哥哥.........”李泰终于按捺不住,“我.......我....对不起..........”终于说出来了,李泰心头松了口气,抬眼看向承乾。
  
  承乾眨眼,笑了笑,眼眸甚是温和,“干嘛跟哥哥道歉,你又没做错什么?”
  
  李泰低下头,手指微微捏着自己的袍角,“那天要不是我,哥哥也不会........”
  
  承乾点头,“那倒是。如果那天青雀不是那么冲动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李泰先是一愣,随即面孔有些涨红,但看着承乾平静的脸,又有些泄气的低下头,那天,的确是他冲动了........
  
  “青雀,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那天掉下九曲溪的人,不是我,是梁王和楚王的话,那会怎么样?”
  
  李泰抬头,不解。
  
  承乾继续说道,“如果是梁王和楚王的话,你会被严惩,因为你比他们年长,母后会被斥责,因为母后教子不严,身为兄长却不能让着弟弟.......我会被责罚,因为我最大,却没有阻止弟弟们的争闹,青雀,这些你想过没有.........”
  
  李泰紧紧的捏着袍角,张口欲言,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涨红着脸低下头。
  
  “青雀........”承乾看着李泰,放柔了神色,慢慢的开口说道,“在哥哥知道,那天你冲上去,是因为李愔说了那句‘废物’........”
  
  李泰抿紧嘴,低低声说道,“哥哥才不是呢!”
  
  承乾低笑开口,“废物什么的,哥哥还真不在意,你看父皇在显德殿和将士们比武较技的时候,有没有说自己很厉害什么的,没有对吧?所以,青雀,你记住,厉害的人是不靠嘴来说的。”
  
  李泰默默点头。也不争辩,只是心里却想着,他才不会让那些人再说哥哥坏话。
  
  承乾看着李泰神色,有些无奈,又缓缓道,“青雀,你的背后,有母后,有我,有长乐,有豫章,还有长孙舅舅..........青雀,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要记住!”承乾说到最后很是严肃。
  
  李泰细细的想着,牵一发而动全身吗?李泰慢慢点头,抬眼看向承乾严肃的神情,认真道,“哥哥,我会记住的。”
  
  承乾这才缓了神色,慢慢的笑了起来。
  
  此时,八月的阳光慢慢的洒在了后殿上,流淌着,恍若金色的河流。
  
  后殿外的走廊,长孙皇后温柔的笑着,眼眸里尽是欣慰。
  
  *******************************
  
  此时,韶月殿里,李恪皱眉看着趴在杨妃身上抽抽噎噎的李愔,冷冷道,“你哭也没用!你现在就给我到起晖殿去请罪!听见没有!”
  
  杨妃有些心疼,皱眉对李恪道,“恪儿,就算不去也没关系的。你父皇不是说了吗?这事到此为止,你为什么非得要愔儿去请罪呢?”
  
  李恪有些头疼,对杨妃道,“母妃,毕竟是愔弟错了,到起晖殿给人家请罪赔个礼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李愔这时忽然抬头冲着李恪嚷嚷道,“我才不要!我才不要给那个废物赔罪呢!”
  
  李恪怒了,“你还敢再说!”
  
  杨妃也嗔怒道,“愔儿,母妃不是说过不要再说这个词了吗?”
  
  李愔咕哝道,“他本来就是嘛。”,待见李恪愤怒的神情,缩了缩头,不敢再说。
  
  “母妃!你也听见了!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李恪严肃道,上前一步,“母妃,让愔弟跟我去起晖殿吧。”
  
  杨妃犹豫了一下,待低头看见李愔可怜兮兮的神情,便心软了,轻叹一声,“恪儿,要不,母妃去吧。让你弟弟到那里给人家磕头,母妃舍不得啊。”
  
  李恪一滞,又低头看着李愔在那里趁机抱着母妃抽抽噎噎的说着自己这里疼那里疼,说着自己又多委屈,李恪心里无力。
  
  ***************************
  
  阴妃坐在寒华殿,看着梁王磕磕巴巴的背书,眉头便越皱越紧。
  
  心头一急一怒,便拍案而起,斥责道,“够了!”
  
  梁王委屈的缩了缩肩,看着气怒的阴妃,“母妃.........儿臣不喜欢背书嘛。”
  
  “你父皇最喜欢有才学的人,你这样,你父皇怎么会喜欢你呢!”阴妃恨铁不成钢。
  
  梁王低头,嘀咕道,“会读很多书又怎样嘛。父皇就是不喜欢我啊。”
  
  阴妃瞪眼,“你听着!今儿个要是不把这段背完,晚上就不准用膳!”
  
  梁王顿时苦了脸。
  
  阴妃气怒的转身走进后殿。
  
  待进了后殿,阴妃挥退伺候的宫女太监,坐在梳妆台边,看着镜中的容颜,镜中的容颜,若论端庄不及长孙,若论妖媚不及杨妃,若论脱俗不及韦妃,她有的.......不过就是乖巧柔顺。可时光催人,她的美丽又能留多久?
  
  自从游园会后,皇上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来了,就算宫中规制,每月会有些日子留给她们四妃,可皇上看见她和杨妃时也是生疏冷漠得很。
  
  没想到皇上会这么生气,皇上就那么喜欢那个中山王?还是因为不满有人针对皇后?
  
  而近日,皇上又下旨修改规制,从每月的轮流侍寝改为召寝。
  
  如果,不再努力抓住皇上的话,她和佑儿该怎么办?还有弟弟,该怎么办?
  
  **********************
  
  “朕已经决定,庞相寿即日起削除职务,追还赃款。”
  
  两仪殿上,魏征听着太宗帝淡淡的说着对庞相寿的处理,诧异抬头,怎么....皇上改变主意了?他花了两天时间写好的奏折还没呈上去呢。
  
  “魏征,你说的对!国事与私情不能混为一谈!”太宗帝说完对庞相寿的处理,便转头对魏征笑笑道,“朕昨日考虑不周,让你受委屈了。”
  
  魏征急忙跪伏在地行礼,“微臣惶恐!微臣不敢!”
  
  太宗帝一笑,转头轻描淡写的转开话题,谈起其他事宜。
  
  魏征心头仍是困惑,总觉得这里头应该有其他人作用的结果,以他对皇上的了解,虽然皇上到最后还是会明白,但应该没那么快才是。
  
  而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眼里也有相同的困惑。
  
  而这时的起晖殿里。
  
  长孙拿起承乾的写的纸张,点头赞许道,“乾儿写得不错。”
  
  承乾有些不好意思,好歹也算是两世为人了,可他在这世的书法还是跟个孩童一样,要慢慢的摸索,果然,是因为做了太久的飘飘,忘了拿笔的感觉吗?
  
  不过,这样也好。就当磨练心性吧。
  
  长孙放下纸张,凝神看向承乾,神情有些严肃,“乾儿,听说前两天,吴王代梁王请罪来了?”
  
  承乾一怔,随即轻轻点头,“母后,可是要问为何我帮吴王遮掩?”
  
  长孙微微摇头,“母后知道,你这样做,是想在父皇面前留下好印象。”
  
  “不,母后,不是这样。”承乾开口解说道,抬眼看向长孙,有些犹豫,“母后,我不知道父皇一早就站在外头,所以,我不是为了给父皇留下好印象,只是,那时候,我想这事最好到此为止,如果让父皇知道,吴王代梁王请罪,恐怕父皇又会生气,到时候,这事就没完没了。现在,战乱刚平,社稷初定,宫中的这些个烂事不宜再分了父皇的心思,而且.......母后,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这事发生在民间的话,那也不过是几个调皮孩子的矛盾,但是发生在天家,天家无小事,
  特别是玄武门之变才刚过去多久,若再发生宫中年幼皇子争斗的事情........
  
  承乾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静静的看着长孙,他想,母后会明白........
  
  长孙看着承乾,心头一震,原来,乾儿想得那么远........
  
  怔怔的看着承乾,长孙心头苦笑,她还是看轻了乾儿。
  
  心头五味杂陈,说不出是骄傲自豪多一点,还是心疼多一点。长孙只能伸出双手抱住眼前这个明明已经八岁,外表瘦弱得像个六岁的孩子.......
  

作者有话要说:假期呀假期,乃何时才肯投入某树怀抱咧???/(ㄒoㄒ)/~~

***************************

PS:一点资料——

唐朝人的称谓:
关于皇帝——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和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例如唐玄宗,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
关于太子,诸王——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而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
关于官员的称谓——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用的普遍;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相互之间称为“阁老”;刺使被尊称为“使君”;县令的尊称为“明府”;至于县丞等则被称为“少府”。而他们都常被尊称为“明公”。
关于民间称呼——在唐代,没有“老爷”之称,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
“娘子”、“郎君”并非只用于奴仆称呼主人,旁人见了女子亦呼其为“娘子”,见了少年女子也有呼为“小娘子”者;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
称呼相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称之,女子称呼丈夫的弟弟为“小郎”;而女婿又被称为“郎子”。
关于自称,当时的男子多自称为“某”,也有谦称“仆”的,称呼就比较多了。而女子除了像后来的女子那样谦称为“奴”外,更多的是自称为“儿”,同时,也有女子自称为“某”的。
*****************************

看了以上的资料,亲们会发现,某树的文里并没有严格按照唐朝称谓,望天,那是因为某树觉得复杂了点,然后,某树很懒.........(咳咳,砸的时候轻点.....-_-|||)


20

20、雪宴(1) ...


  十月。
  
  这日,承乾起身,穿好衣物,珠儿和小金子进来服侍洗漱后,正欲离开后殿时,珠儿捧着件狐毛白袍来到承乾面前,恭敬开口道,“殿下,外头天冷,再加件披风吧。”
  
  承乾看看身上现在穿得圆滚滚的样子,再瞅瞅珠儿手上的看上去很厚的白袍,摇头道,“不用了。”
  
  珠儿一听,犹豫道,“可是,殿下,外头这么冷.......”
  
  推着轮椅的小金子也开口道,“殿下,多加件衣服吧。”
  
  承乾皱眉摇头,“不冷,不用了。”
  
  这时,红玉带着两个宫女端着早膳走了进来,见状,急步上前跪伏行礼,神情严肃,恭敬开口道,“请殿下加件披风吧。如果殿下冻着了,皇后娘娘又要忧心了。”
  
  承乾听红玉提起长孙皇后,想起上次自己跌落溪里让长孙担心的事,心头有些忐忑,又转头看了红玉一眼,见红玉一板一眼很是严肃,便无奈开口道,“好了,我知道了。我穿就是。”
  
  珠儿一喜,急忙上前给承乾动作甚是熟练和轻柔的给承乾披上。
  
  承乾摸摸披风,柔柔软软,手感很好,便有些好奇,这样的料子应该不是起晖殿这样的品级所能有的,至少也是母后父皇这样的才能有,便转头问珠儿,“珠儿姐姐,这是母后赐下的吗?”
  
  珠儿恭敬一笑,回答道,“回殿下的话,这是皇上一大早让人送过来的,说今儿个天冷,让殿下穿上,以防着凉。”
  
  承乾一愣。父皇赐下的?想起自从游园会后三不五时便来起晖殿坐坐的父皇,承乾脸上不由浮现一些笑意。
  
  ******************
  
  此时,两仪殿里,太宗帝正欲臣下议政。
  
  “陛下,这求贤诏令极好,相信到时候天下能人志士们都会投效陛下!”王珪拱手作礼道。
  
  太宗帝只是扬眉一笑,“但愿到时如爱卿所言。”又顿了顿,朗声道,“虽有求贤诏令,但朕觉得还是不够,正月开科考试,朕打算增加经史一科,到时诸位爱卿多费心思。”
  
  众臣急忙应是。
  
  议政完毕,太宗帝忽然留下长孙无忌。
  
  “无忌,最近吴王读书怎么样?”太宗帝坐在首位,接过李福呈上来的茶,淡淡问道。
  
  长孙无忌恭敬行礼回答道,“回陛下的话,吴王天性聪慧,读书甚为勤奋,最近略有长进。”
  
  太宗帝漫不经心的点头,“吴王聪慧,但毕竟年幼,你还是要多费点心思。”又顿了顿,开口问道,“听说前阵子,吴王打算带着梁王去起晖殿请罪?无忌,你可曾听过此事?”
  
  长孙无忌一愣,脑海里瞬间闪过致竹殿里那个趴在他怀里哭得稀里哗啦的孩童,但随即回过神,背上冷汗直冒,恭敬作礼回答道,“回陛下话,确有此事,只是可惜梁王殿下不肯,为此,吴王殿下还很气愤伤心。”
  
  太宗帝瞥见长孙无忌额头上的冷汗,微笑,起身拍了拍长孙无忌的肩膀,语气甚为轻描淡写,“你别紧张,无忌,吴王是我的儿子,梁王也是我儿子,中山王也是我的儿子,朕问你这个问题,只是想知道,吴王可知错?梁王可知错?”随即转身,轻轻一叹,“吴王不错,可惜.......”
  
  可惜什么?长孙无忌小心留意着,但最后几个字却甚为低微,他无法听清。
  
  “无忌,对吴王,你要多费点心思。”太宗帝转身,笑笑道,“不过,有时间的话,多去看看观音婢吧。”语气很淡然,但长孙无忌却听出了意味深长的味道。
  
  于是,长孙无忌躬身应是,恭敬肃然开口道,“陛下,臣明白,臣是吴王的老师,臣会尽心的。”抬眼看了太宗帝一眼,低声补充道,“臣会找个时间看望中山王和魏王的。”
  
  太宗帝微微一笑。满意点头。
  
  ***************
  离开两仪殿,长孙无忌微微呼出一口气,抬头看天,天空灰蒙蒙的。
  
  若说当初不甚明白皇上为何安排自己做吴王的老师,那现在,长孙无忌似乎有些懂了。
  
  皇子里头目前似乎只有两位有储君资格,一个是魏王李泰,一个是吴王李恪,但,李恪的出身,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但若说魏王,魏王现在尚年幼,且不及吴王的聪慧。而皇上让自己做不可能进晋储君之位的吴王的老师,看上去似乎在抬高吴王的实力,可自己的身份........
  
  长孙无忌苦笑,明为抬高,实为限制,或者也是为了将来在布局?
  
  长孙无忌边走向致竹殿,边思量,发现自己细细思量和推敲后,还是不明白皇上的真正用意。不由轻叹一声,罢了。长孙无忌看了眼不远处,有个小小孩在对自己笑,笑容很真,透着信赖。
  
  长孙无忌不由顿下脚步。心头闪过一丝干涩。
  
  想起上回这个小小孩趴在自己怀里大哭的情景。
  
  那日,他前去致竹殿,宫女太监们却惶恐的告诉自己,这个小孩把自己关在后殿,谁也不许打扰。惶恐不安的宫女太监打算去禀报杨妃,他阻止了,想着游园会的事情刚刚落幕,不宜再有任何风波,再有,他心头估计,这小孩那么聪慧又冷静,会这样,估计也和杨妃梁王脱不了干系。便打算自己前去劝导。
  
  那时,他心里存着一个算计:或许,能够借此机会得到这个小孩的信任......
  
  待他推门进去,就发现小孩背对着自己坐在垫子上,低着头,肩膀一抽一抽的,分明是哭了,可他却只听到一点点的呜咽之声,心头就有些软了。
  
  “吴王殿下?”
  
  小孩似乎吓了一跳,忙用手擦了擦脸,声音有着一种慌张和怒气,“长孙大人?长孙大人请出去!”
  
  小孩恼羞成怒了,他却笑了。径自上前,想逗逗这个平时总装成大人样的小孩,待走到跟前,却不由吓了一跳,红肿的眼睛和咬破的唇,一脸的狼狈,眼里装着被撞破秘密的狼狈和难过不堪。
  
  不由低声喃喃,“吴王殿下?”
  
  “出去!出去!你出去!”小孩怒了,推搡着他,但因为推搡不动,结果只能硬咬着唇吞下哭泣的声音,捶打着,“你出去!我讨厌你!你出去!”
  
  他不由的伸出双手抱住颤抖的小肩膀,心里叹息,想起自家那个被宠溺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儿子哪有这种委屈不已的时候?便柔声道,“殿下,哭吧,哭出来不会有人知道的,臣不会告诉任何人的。”
  
  想挣扎,可挣扎不过他,这小孩便在他的怀里从低低呜咽,到最后的嚎啕大哭........
  
  ...................
  回过神,他快步走向这个小小孩,天空不知何时下起了雪,他半蹲下来,拂去小小孩肩膀上的雪花,皱眉道,“殿下胡闹,怎么不在殿中等微臣?”
  
  小小孩只是温温一笑,仰头,“没事,我不怕冷。”
  
  他心头一顿,拂去雪花的手顺势握住小小孩的手,冷冰冰的?!
  
  很想斥骂一顿,但看着小小孩冲自己笑的那么真,他不由咽下,苦涩难言。
  
  吴王殿下,待你年长,待你懂得家族......懂得朝政.......懂得.....
  
  可还会如此笑?
  
  **********************
  来到平台上,十月的长安北风呼啸,天空灰蒙蒙的,承乾抱着滚滚,看着天,想着不知道会不会下雪?
  
  念头刚起,一片雪花便飘飘而落,承乾伸手接住,接着,雪花便缓缓的飘落......
  
  承乾身后的珠儿和小金子急忙低头行礼道,“殿下,下雪了,我们回后殿吧。”
  
  承乾却没有应答,怔怔的仰头看着天空的雪花飘落,好像.......那日所看到的蒲公英呀。
  
  承乾恍惚的忆起飘荡人间的时候,有一年,他飘到了一片土坡,一阵风吹来,忽然,土坡上飘扬起宛若柳絮的蒲公英,纷纷洒洒,就像现在的雪花一样。
  
  承乾不由勾唇一笑,想他上辈子住宫中之后每日每夜的学习,几乎没有过这样悠哉看雪的时光,此时能够得此机会,不由的想嬉闹一番,伸出手想再接几朵雪花时,便被一声叱喝吓了一跳,“乾儿!你在做什么?!”
  
  承乾茫然转头,就见太宗帝大踏步而来,紧皱着眉头,一脸不悦。
  
  承乾回过神,心头一个疑惑,自己做错了什么惹父皇生气了?
  
  正欲行礼请罪,却发现自己忽然腾空了?!
  
  承乾一呆,下意识的搂住,“父皇?”
  
  “下雪了你还呆在这里,你是想着凉吗?”太宗帝不悦叱责着,边说,边抱着承乾转入后殿。
  
  承乾低下头,忍着脸上的笑意,原来父皇是在担心自己吗?
  
  太宗帝待把承乾放到卧榻上,转身,盯着跪伏在面前的红玉珠儿小金子和小银子等人,冷冷道,“你们就是这样伺候殿下的?!嗯?!”
  
  红玉等人不敢申辩,只能跪伏在地,诺诺请罪。
  
  承乾顺手抓出溜到自己衣服袖子里的滚滚,伸手拉拉站在自己跟前的太宗帝的袖摆,低低声开口,“父皇.......”
  
  太宗帝转身,承乾有些尴尬一笑,“刚刚珠儿和小金子想推我进殿的,是我自己想看雪......”
  
  太宗帝瞪眼,想出声训斥,但又吞了回去,转身皱眉不耐道,“都下去!!红玉!端碗姜汤过来!”
  
  承乾补充道,“两碗姜汤,一盘杏花糕。”
  
  待众宫女太监应声退下,李福不待太宗帝开口,就自行行礼最后一个退下。
  
  退下时,还关上了门。
  
  承乾有趣的看着李福的动作,承乾记得上辈子这李福一直在父皇身边随侍,沉默寡言,忠心耿耿。
  
  正看着有趣,忽然脸被强硬的扳了过去,入眼的是太宗帝不满的眼神和紧皱着的眉头。
  
  “父皇?”
  
  “乾儿怎么对李福感兴趣了?”似笑非笑的脸和漫不经心的语气,但语气背后的浓浓不悦,承乾还是听出来了。
  
  承乾眨眼,心头有些疑惑,“父皇,儿臣没有对福公公感兴趣呀。”父皇在气什么?
  
  松开手,太宗帝心头因为承乾长时间注视别人的不悦,略微有些缓解,看着承乾疑惑不解的小脸,心头略微有些愉悦,发现因为自己扣住的下巴有些发红,心头微疼,便抱过承乾坐在腿上,修长带着厚茧的手指轻柔的摩挲着,问道,“疼吗?”
  
  有些不自在,不管这阵子,父皇有过多少这样亲昵的举止,承乾心里还是很不自在,哪怕这样亲昵的举止他很喜欢。
  
  “不疼。”承乾摇头,借着偏头找着滚滚的的举止闪过太宗帝的手,“父皇,你看见滚滚了吗?”
  
  承乾的动作很巧妙,但太宗帝还是敏锐的发现,心里皱眉,乾儿不喜欢和他过于亲昵的这个事实再次得到了肯定。
  
  但,为什么?
  
  心头无解,但不妨碍他改变乾儿不喜亲昵的坏习惯,当然,这种亲昵,只能是给他的。
  
  至于为什么只能是给他?还用问吗?乾儿是他的儿子,是他最喜欢的儿子!
  

作者有话要说:望天,不是有自动保存功能吗?WORD你这个弱受!!!还我稿子来!!

**********************

PS:一点残缺不全的资料——

长安的冬天比现在要暖和。但是也有下雪和结冰的,《开元天宝遗事》就记载了杨贵妃玩冰柱的事情。

唐朝人冬天的服饰好少啊。(蹲地画圈圈)

唐朝宫廷玩乐的活动里据说冬天有玩雪和滑雪(?!),这个未经证实就不说了。但某树这文里还是稍微设定了个玩乐活动。


21

21、雪宴(2) ...


  李福肃然着脸关上房门,身躯高大的李福,走路素来沉稳缓慢,而不管行走举止,李福都是恭恭敬敬,堪称宫中礼仪的行走模范,李福刚走到走廊外,正欲去回廊处守着时,一声吱呀,李福一顿,低头,一只圆圆滚滚的小东西,尾巴一摆一摆,瞪着黑乎乎的眼睛瞅着他,李福平静的表情顿时一僵,沉默了一会,默默蹲下,双手小心翼翼的捧起小东西,摸摸,好....好柔.....好软.......
  
  李福的眼睛微微一眯,又微微张开,眼神柔柔,四顾无人,低头,细语,“小东西,对了,你叫滚滚对吧?殿下给你取的这个名字真好.....来,跟福公公到外头玩玩吧.....”边说边摸摸,眼睛又眯眯,嗯,真软软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2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