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之承乾 by 千棵树(上)【完结】(4)

2019-05-07  作者|标签:


  
  承乾顽皮一笑,“儿子喜欢的东西很多呢。”
  
  长孙一笑,嗔怪道,“你这孩子,喜欢的东西要是多了的话,可是很容易什么都学不好哦。”
  
  承乾放下一颗白棋,笑眯眯道,“乾儿就是想学很多东西,母后,乾儿现在还想学弹琴呢。”
  
  长孙心想,也好,乾儿现在多学点东西也是好事,便不再说了,轻轻一转,便转到别的话题。
  
  说了一会事情,长孙便离开了起晖殿。
  
  离开之时,银子和珠儿代表承乾送长孙,长孙装作漫不经心的问道,“银子,昨儿个殿下几点就寝的?”
  
  珠儿恭敬作礼回答,“回娘娘的话,殿下戌时就寝的。”
  
  长孙心里默算,乾儿戌时就寝,而皇上戌时离开,应该没有凑到一起才是。又思量了一会,想着现在乾儿几乎都不提皇上了,而皇上虽然说要看望乾儿,可到现在都没见乾儿,只怕皇上是不喜乾儿了吧。
  
  长孙心里轻叹,罢了,乾儿现在都不提,自己也不要去提,省的乾儿难过。
  
  ************************
  
  太宗帝端坐朝堂,听着下面的人奏报,面容平静沉着,此刻朝堂争议着关于突厥在并州的骚乱。
  
  待听了一阵之后,太宗帝忽然起身,走下龙椅,背负双手,抬眼扫视了忽然安静下来的群臣,淡淡开口,“那么,诸位的意思是,不用兵?”
  
  杜如晦看了眼太宗帝的脸色,抢在程知节之前,上前拱手作礼,开口道,“皇上,此时用兵,时机不对!”
  
  程知节瞪眼,嚷嚷道,“皇上,那突厥的狗杂种有啥可怕的!让俺带兵,非杀他们个屁滚尿流不可!”
  
  房玄龄此时也站了出来,“皇上,臣也认为此时用兵时机不对。”
  
  李靖却是若有所思。
  
  而长孙无忌也若有所思的保持沉默。
  
  太宗帝略微沉思了一下,挥手转身大步走回龙椅,边走边道,“传朕旨意,命京中守卫将士前往渭水!朕,要和那东突厥颉利可汗谈谈!”走到龙椅边上时,忽然大掌猛的一拍龙椅的扶手,沉声低语,“总有一天,朕要叫那突厥偿还我大唐百姓的鲜血,做我大唐之奴!称朕为主!”
  
  **************************
  
  是夜,承乾见月色不错,便叫金子和银子推着自己来到后殿与前殿的平台,仰头欣赏着月色。
  
  此时,珠儿捧着一个盘子上来了,笑语嫣然,“殿下,您看——”
  
  承乾转头,一见盘子,不由眼睛一亮,“这玉箫是?”
  
  “是长孙大人送与殿下的。刚刚皇后娘娘身边的枫叶姐姐送过来的。”
  
  承乾一听,微怔,舅舅?前世的舅舅可从没有送过自己玉箫之类的东西。偏头一想,又失笑,自己都不是太子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便接过,摩挲了一会,心里赞叹,真是好玉箫,便尝试着吹奏了起来。
  
  承乾吹奏的是前世飘荡人间时听到的一曲,好像叫什么《醉梦仙霖》?
  
  因为那曲子不错,词也填得不错,承乾印象特别深刻。
  
  其实有好几首曲子,承乾都记下来了。只是,此刻,承乾看着月色,便不由想起了这首。
  
  承乾吹奏着,不由慢慢闭上眼睛。
  
  此刻,夜风拂过,一片静谧安宁,唯有箫声婉转漂流。
  
  太宗帝走进来的时候,见到的,便是那坐在轮椅上的孩子闭着眼吹着萧,刹那之间,他以为看到的是天上的仙童。
  
  太宗帝不由停下脚步细细聆听,听着听着,便有些入迷,那箫声曲调婉约动听,激昂中带着点悲伤。
  
  于是,一人在平台中央吹着萧,一人站在前殿后门处安静的凝视着。
  
  月色流转,水色光辉淡淡洒下。
  
  待承乾吹完萧,回过神的时候,便听见银子和金子,珠儿都跪下,惶恐的喊着,“奴婢见过皇上。”
  
  承乾一愣,下意识的转头,便见前世今世的父皇背负双手,站在前殿后门处,淡淡的凝视着自己。
  
  承乾呆愣片刻后,回过神,张了好几次嘴,最后,才小小的声,喊了句,“父皇.......”
  
  太宗帝微微扬眉,这孩子好像不大愿意见自己?转念一想,也是,自这孩子出生,自己南征北战的,与这孩子也没怎么相处过,只是印象中,这孩子不是很渴望看见自己的吗?
  
  所有的思绪都是电光火石之间,太宗帝面上轻轻笑着,几步上前,摸摸承乾的头,柔声道,“乾儿刚刚吹得真好。”
  
  乾儿?承乾微微抓紧轮椅上的扶手,这一句乾儿,无论前世还是今世,他都是第一次听到。原来,父皇也会唤他乾儿,他以为,天下间,会唤他乾儿的,只有母后。
  
  “谢父皇赞赏。”承乾低下头,声音低低的回应着。
  
  太宗帝一愣,抚摸着承乾的手有些一顿,这孩子好像不是很开心?
  
  略微皱眉,太宗帝收回手,思量了一会,转了个话题,语气还是很柔和,“乾儿刚刚吹的是什么?”
  
  承乾一愣,随即回答道,“是儿臣从书里看到的,便胡乱吹了。”还好,这次拿的书里也有一本音律。
  
  在母后面前,承乾喜欢自称儿子,可在父皇面前,自己永远都只能是儿臣。
  
  太宗帝点点头,看着还是低着头的承乾,想着昨晚梦乡里露出满足恬淡笑容的承乾,还有刚刚对月吹箫,面容宁静安详的承乾,太宗帝有些失落。但面上却未曾流露半点,只是无话找话,下意识的说着,“朕明儿个就要去渭水迎战了。”
  
  渭水?!承乾下意识的抬头,有些震惊有些担忧,渭水?!是了!那些该死的突厥就是在父皇登基不久就来袭击了!只是,这会儿时间改变很多,承乾都不确定这次是否还是会像前世那样?父皇用疑兵之计,和突厥定下联盟?
  
  太宗帝看着承乾一脸担忧和震惊,心头倒有些愉悦,这孩子还是挺孝顺的。
  
  “父皇。”承乾仰头凝视着眼前高大俊秀的年轻男子,他的父皇,轻声道,“父皇请千万小心。”
  
  太宗帝肆意洒脱一笑,摸摸承乾的头,“你父皇厉害着呢,乾儿别担心。”
  
  承乾有些不太自然的一笑。
  
  他也相信父皇很厉害,前世的父皇留给后世人的本来就是一个谁也无法超越的传说。只是,心里还是担心着,因为,那是他的父皇啊。
  
  他无法面对,心里却在孺慕着的父皇。
  

作者有话要说:默,翻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唐朝太监的自称,算了,就设定还是自称奴婢吧。

话说找着找着竟然找到QD那了,发现那里有好多种马文都在掐着奴才奴婢的问题,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男读者比较多的关系,甚为激烈和粗暴啊,让前阵子因为胤礽文也被掐的某树心情特爽!也再次感慨,还是咱的读者们温柔啊。(*^__^*) 嘻嘻……


PS:唐朝有围棋哦。而且李二还是个围棋高手呢。汗,再次感慨,李二不是人呀!

再PS:附录资料——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东突厥颉利可汗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乃领兵而退。

最后PS:感觉这章写得不咋地,哎,等考试完再修改吧。又望天,这篇没有清歌写得那么轻松,因为收集资料神马的,对唐史不是很熟啊。真悲摧的,某树要写的承乾娃就是得找资料才能完整表现。默,某树这算是挖坑跳死自己吗???


7

7、(捉虫)渭水与棋局(修) ...


  公元621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东突厥颉利可汗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
  
  太宗帝决定带军亲至渭水,李靖,程知节,长孙无忌跟随,房玄龄和杜如晦留守。
  
  这日,太宗帝在甘露殿披甲戴胄,长孙缓缓走入。
  
  “皇上。”长孙轻轻开口。脸容温婉,没有半点紧张担忧。
  
  太宗帝回头,微微扬眉,一笑,笑容淡然,“观音婢,朕去渭水,宫里的事情,你多多担待点。”
  
  长孙默默点头。
  
  太宗帝说罢,便与长孙擦肩而过,大步走出。
  
  长孙缓缓转身,目送着太宗帝走出甘露殿,那男人的背影永远是那么挺拔昂扬,身姿潇洒肆意,在很多女人眼里,他是一个英雄,在长孙眼里,他也是一个英雄,所以,长孙相信,这个男人此去渭水,必定能够击败敌人回来,不止她一人相信,在宫里,他的女人们都是这样相信着。
  
  太宗帝大步走出甘露殿,来到宫门前,接过缰绳,正欲上马,却瞥见不远处大树下的轮椅。
  
  那轮椅上的孩童静静的看着自己。他想起昨晚的棋局,微微扯了嘴角一笑,笑容张扬自信。
  
  随即,翻身上马,他疾驰而去,留给那轮椅上的孩童一个张扬肆意的背影。
  
  目送着那背影远去,承乾静默半晌,才轻轻一叹,“珠儿姐姐,我们回去吧。”
  
  “殿下,我们不是要去立政殿吗?”
  
  “母后现在大概在甘露殿吧。罢了,我行动不便,还是别给母后添麻烦了,我们回去吧。”
  
  *************************************
  
  渭水畔,太宗帝站在高台上,缓缓巡视着底下的整齐威严的军容,还有那浓浓的战意!
  
  起晖殿里,承乾凝视着昨晚下了大半夜的棋局。
  
  渭水畔,太宗帝大手一挥,沉声开口,“朕知道,诸位求战之心,朕也知道,诸位都是血性男儿,看着那突厥狗子杀我兄弟,掠我妻儿,毁我良田,损我大唐声威,都恨不得剥其皮,饮其血!朕亦是如此!”
  
  “既是如此!陛下!请准我们一战!!”程知节大步走出,高声嚷嚷着,一边挥舞着手中的三板斧,瞪着铜铃式的大眼,怒吼道,“让程爷爷把这群狗日的给劈了!”
  
  程知节话音刚落,无数暴吼声响起,“战!战!战!”
  
  起晖殿里,承乾伸出手,缓缓整理着棋子。
  
  太宗帝上前一步,猛的搭弓一射,划过空气,一箭洞穿了大营的大门!顿时,全场肃然静默,太宗帝缓缓垂下手臂,深邃的冰冷的眼眸徐徐扫视过众人,低沉的声音回响在大营上空,“昨日,有人给朕说了一句话,血性虽是好男儿,隐忍亦是大丈夫!..............请诸位耐心!朕在这里给诸位一句话,三年,只需三年!朕会让那突厥狗子血债血偿!”
  
  渭水畔,李靖看着不远处的太宗帝和突厥颉利可汗哈哈大笑,把臂饮酒,暗地里松了口气。
  
  长孙无忌瞅了眼李靖放松下的神情,低语,“李将军也很担心?”
  
  李靖看了眼长孙无忌,“长孙大人就不担心?”
  
  长孙无忌缓缓点头,“一开始很担心,但整军时听陛下说了那样的话后,就不担心了。”
  
  李靖看着远处的太宗帝,沉声道,“陛下昨日心情起伏甚大,想来和那突厥狗子签这狗屁盟约,也心中甚是不快,老子心里也和那程知节一样恨不得痛痛快快的打一场!不过,现在,真不是时候!”
  
  征调的军马尚未到齐,就长安城那几万不懂打仗的打个屁!李靖横了眼旁边不远处还在嘟嚷着的程知节,这个混账!陛下一登基就得意忘形了?当然,凭他们这些南征北战多年的混账家伙,或许也可以一试!只是,太冒险了!
  
  “血性虽是好男儿......”长孙无忌突然轻声道。
  
  “隐忍亦是大丈夫!”李靖沉声接道,握紧手中的枪,
  
  两人对视半晌,忽然又大笑起来,心中都甚为期待那三年!
  
  ***********************
  联盟事了,太宗帝回转身,刚刚爽朗的笑容立时阴沉了下来。
  
  骑着马沉默前行,身后一干大臣们也都沉默不语。
  
  行至一半,李靖忽然打马快行几步,落后太宗帝几步,低声问道,“陛下,微臣斗胆请问,那句话是何人对陛下说起?”以他对陛下的了解,陛下固然睿智精明,但也不是会隐忍退避的人,在来渭水之前,他李靖心里就盘算着要如何劝谏陛下暂时退让,可没想到陛下却说出了这样的话语.......这样的话语,应该是有人对陛下说起吧?
  
  太宗帝回过神,看了眼李靖,想起昨晚那盘棋局,嘴边不由勾起笑容,多少冲淡了脸上的阴沉。
  
  想起昨晚,他看着坐在轮椅上的承乾,月光下,五官清秀,灵秀干净的孩童,他的儿子,心里柔软。
  
  又想起国宴那晚,他起身小解,却忽然看到起晖殿的淡淡灯火,想起这孩子,便不由缓步走来,却没想,看到那孩子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在打着棋谱,在整个宫廷差不多都在欢呼热闹的时候,这孩子,却一个人,安静的,打着棋谱。
  
  而那本来应该羸弱孤单的背影,却不知为何,竟没有半点伤感孤独,反而,散发着淡淡的宁和安详。
  
  他立在起晖殿门口暗处,静静的看着,竟入了神,待他回过神,就见那孩子清淡的浅笑,笑容平和,然后,那孩子拒绝了宫女太监的搀扶,拖着残废的双腿,艰难的挪到椅子上,他的心便狠狠一疼,双手不由握紧,听说承乾不能行走时,他其实只是遗憾了一会,便没有什么感觉,直到亲眼所见,原来不能行走竟是如此吗?!
  
  观音婢的心痛后悔,他终于明白了。
  
  之后,看着那孩子被宫女推进了内殿,他才慢慢走了进去,不知为何,那时,他并不想和这孩子见面,然后,站在卧榻边,凝视着那孩子的睡颜,竟是恬淡满足的笑容?想起刚刚也是如此,那孩子,似乎没有因为自己的不能行走而难过,真是........特别的孩子.......
  
  离开时,瞥了眼棋盘上的局,不由一亮,是盘不错的棋,看那孩子的放置一边的棋谱,似乎还未完成,越看越是兴味盎然,于是,不由坐下来,一步一步的完成起来。
  
  这一下,就不由下了一整晚。
  
  而他不知为何,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来了起晖殿。甚至连那孩子的母亲,自己最默契的战友——观音婢,他也不想告知。
  
  昨晚,他想着突厥之事,心头恼火,虽知房玄龄,杜如晦说得没错,此时不宜迎战,可,一想到大唐国土竟然被那群突厥践踏,就恨不得将那群突厥狗子杀个光!走着,走着,他不知不觉的走到起晖殿。
  
  凝视着月光下,那孩子吹箫的模样,听着那婉约动听中,又蕴含着激昂的箫声,他满腔怒火,竟慢慢的抚平。
  
  也不知怎的,竟跟那孩子提起了自己今日要来渭水之事,那孩子一脸担忧的说着,“请父皇千万要小心。”
  
  心头竟甚是熨帖,于是,想起了棋局,下棋的兴趣就来了,便和承乾下了一盘。
  
  下棋时,不想再看那孩子自己挪动的一幕,于是,他抱起那孩子,坐下,却发现那孩子尴尬恼羞的神情,心里有些意外,别的孩子被自己抱抱,都是惊喜兴奋,可这孩子却是一副不愿意的样子。
  
  下棋时,他发现这孩子的棋力很不错,在这孩子的这个年龄能有这样的棋力已经非常不错了。
  
  在下到一半时,这孩子忽然一副惊讶的表情抬头看着自己。
  
  “怎么了?”他问。又放下一颗黑子,彻底断绝白子的活路。他下棋不管面对的是谁,都不会放水。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也一样。
  
  而他的孩子,承乾却看着被灭了活路的白子,一脸沉静,没有任何意外和紧张慌乱不甘,这又让他意外了。
  
  然后,那孩子尚带着孩童特有的稚嫩的声音轻轻开口,“父皇,儿臣前日看书,看到韩信□受辱,儿臣偶有所得。”
  
  “哦?”他漫不经心的应着,心里却很有兴致,这孩子又会给他什么意外呢?
  
  “儿臣觉得,血性虽是好男儿,隐忍亦是大丈夫。”
  
  ......................
  
  “陛下?”李靖迟疑,看着太宗帝嘴边带笑的陷入某只愉悦的回忆中,心里疑惑,那人是谁?竟能让陛下这么好心情?
  
  太宗帝回过神,看着李靖,略微迟疑,淡淡道,“那是中山王所言。”
  
  李靖一愣,中山王承乾殿下?
  
  “李爱卿,这事,朕不想太多人知道。”太宗帝望着越来越近的城门低声嘱咐道。
  
  李靖拱手肃然道,“臣遵旨。”
  
  太宗帝微微点头,继续驰行。
  
  在刚刚,他有点不太愿意说出承乾,想着那孩子虽然行动不便,但嫡长子的身份怕还是有些麻烦,还是低调点比较好,但在李靖问时,还是忍不住说了,心里的那点对那孩子聪慧的骄傲,让他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
  
  ******************
  
  起晖殿里,承乾坐在棋盘边,专注的打着棋谱。
  
  昨晚,父皇所下的每一步棋,都带着浓厚的杀意,一时冲动,生怕父皇一怒之下,与突厥狗子开战,在前世那时他懵懵懂懂,对这场渭水联盟并不清楚,但结果还是知道的,渭水结盟,三年后,父皇打下了东突厥,无论如何,在如今征调军马未至长安的情况下,暂时隐忍才是上策。
  
  在看到父皇杀气腾腾的杀了白棋路子的时候,他忍不住开口了。
  
  如今想来,他还是........冲动了.........
  
  有长孙舅舅在,有李靖将军在,他们怎会让父皇被怒气冲昏了头脑呢?
  
  放下手中的棋子,忍不住扶额,飘荡人间几百年,怎么就没长点智慧呢?想起父皇听到自己那句话时的无法掩饰的震惊,想起父皇临走时的意味深长的目光,承乾心里轻叹,父皇不会把他当成了怪物了吧?
  
  八岁孩童再聪慧,也不可能从棋局里看到一个人的心思吧?
  
  沮丧之极,承乾忍不住趴在棋盘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呀!!!
  

作者有话要说:附录资料:程知节,即程咬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十九,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善于骑马用槊击刺(旧唐史是这么说滴),不过这种槊,某树度娘了这种武器,觉得特斯文的一种武器,貌似不太像咬金童鞋用的,所以,还是用了三板斧,哈哈,民间传说的咬金童鞋的武器。

李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八,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善于用兵,长于谋略,某树度娘了一把,竟然没找到他的武器?!望天,大家都注重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了吧。不过,李靖童鞋的指挥能力真是不错啊,咳咳,偏题了,某树就设定他的武器是枪吧。

李二那厮的最常用武器是特制的大羽箭!!!“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好用四羽大笴,长常箭一肤,射洞门阖。 ”(《酉阳杂俎》 )““笴”即箭杆,“肤”则为古时的长度单位,四指宽为一肤。 也就是说,小李不用平常箭,而用专门做的长杆超大号的四羽雕翎箭,一箭射过去就会传透大门。这箭可不是好射的,除了眼神跟劲外,还需要膀臂有大力,否则开弓都是个问题;或者即使能开弓,也拉不满,这样的箭射出去软而无力,更别说远距离击中敌人了。再者,需要冷静甚至是冷酷的心神,这样才能一箭中目标。”(网友魏风华1975解说滴)

话说,这也不是此文的神马重点,只是,不想再被人抓着说小白,所以,还是,把资料整上来了。


8

8、解心结(1) ...


  太宗帝回朝当天,召集群臣和将领,下令,各禁卫军将领和禁军兵士需每日到显德殿院子里练习武技。
  
  同时,太宗帝下诏,撤销沿河各关口的守务,制止路霸行为。又下诏,释放掖庭宫女三千人。
  
  诏令下达时,承乾正在后园大树下看书。
  
  碧儿侍奉一边,冲洗着茶具,小金子恭敬的立于承乾身后。
  
  珠儿神情掩饰不住的兴奋,匆匆而来,行礼后,上前道,“殿下,刚刚陛下下诏令,说要释放宫女出宫,让皇后娘娘清点各宫宫女,娘娘刚刚派枫叶姑姑前来传令,请殿下于明日午后,将起晖殿出宫宫女名单上报上去。”
  
  一旁听着的碧儿顿时眼睛一亮。
  
  承乾一愣,这个时间好像也提前了,承乾记得前世,父皇是直接下令释放掖庭宫女出宫,而且没有让母后清点各宫宫女,当时出宫的只有在掖庭后召的宫女。
  
  略微思索了一下,心头很是困惑,或许是因为自己改变了,所以,有些事情也改变了吗?
  
  “殿下?”珠儿很是迟疑的上前,殿下在想什么?
  
  因为珠儿的轻唤而回过神的承乾,抬头,笑了笑,“珠儿姐姐,你召集一下起晖殿的宫女。”
  **************************
  太宗帝和长孙无忌走到起晖殿门口,起晖殿门轮值的小太监一见,眼睛一亮,急忙过来行礼,“奴婢叩见陛下。见过长孙大人。”
  
  太宗帝挥手,示意起身,淡淡问道,“殿下呢?”
  
  小太监恭恭敬敬回答道,“回皇上的话,殿下正在前殿训话。”
  
  训话?太宗帝扬眉,饶有兴味,那个很是淡雅温润的孩子训话时不知咋样?
  
  于是,太宗帝对身后的长孙无忌一笑,“无忌,走,看看我们的中山王殿下是怎么训话的。”
  
  长孙无忌笑笑,恭敬道,“是。微臣也很好奇。殿下聪颖乖巧,臣也实在无法想象殿下训话时的样子。正好奇得紧呢。”
  
  长孙无忌虽然这样说,可心头却有些打鼓,到底中山王殿下才八岁,八岁孩童若说错什么,皇上也不会怪罪的吧。
  
  回京不久,皇上就连下三个诏令,又留下他和高士廉,房玄龄等人,商议了一些国事,商议完毕,正欲离宫,皇上却突兀的将他留下,说一起去看望中山王殿下。
  
  自打中山王殿下受伤以来,他也曾探望过,却被皇后以中山王殿下需要休养不宜叨扰为由,拒绝了。
  
  会被拒绝,长孙无忌心头也明白,身为嫡长子,身为皇上的长子,却行走不得,这对皇上,对皇室来说,都是不怎么好听的事情,连庆贺皇上登基的国宴都没有出席,可见皇上和皇后心头其实正欲透明化中山王殿下。
  
  但,这样,如杜如晦所说,也未尝不是一种福气。
  
  只是,听皇后说,皇上自打中山王殿下受伤后,就未曾看望过,可是今儿个怎么突然就来了?还带着自己?
  
  长孙无忌心头打鼓,面上还是自如笑着,跟在太宗帝身后,悄悄走进起晖殿。
  
  前殿上,承乾坐在轮椅上,双手闲适的放在扶手上,面容恬静的望着跪在他面前的二十几个宫女。
  
  珠儿和碧儿都跪在最前。小金子和小银子都站在承乾身后。
  
  此时也都低垂着头,恭敬的聆听着承乾的训话。
  
  承乾恬静一笑,开口,声音糯糯,带着孩童的稚嫩,语速不急不缓,神情有些腼腆,“父皇恩旨,诏令宫女三千出宫,我知道,诸位姐姐都是居住宫中多年,现在肯定都想着回家,可是父皇的恩旨是只有三千,母后给起晖殿离宫的名额也只有十名,可如今我起晖殿却有宫女二十五命,刚刚珠儿姐姐禀报说,有十五位姐姐想要回家。我想,让十五位姐姐都一起回家肯定不行,母后不会答应,就算母后宠爱于我,赐我起晖殿此特权,我也不能要,因为这对其他宫殿的宫女们不公平,诸位姐姐想想是否如此?”
  
  顿了顿,承乾又缓缓开口道,“可让我来选十位姐姐出宫,也不公平,我也不知道哪位姐姐最需要出宫,所以,这样吧,请各位姐姐互相推荐一下好吗?诸位姐姐平日一起生活,肯定最了解了,谁最需要,谁不需要,或者,有姐姐不想出宫,也一并写出来好吗?”
  
  说罢,承乾就浅淡一笑,挥手示意身后的小金子和小银子将纸张分发下去。
  
  想了想,承乾又轻轻开口道,“如果有哪位姐姐不会写,可拜托小金子或者小银子。”
  
  一阵有些吵杂的分发纸张后,承乾就安静的双手交叉放在腿上,看着趴伏在地写着字的宫女。
  
  有些宫女神情很犹豫,有些宫女沉默的写着,有些宫女不会写,低声对小金子或小银子说着什么。而珠儿沉思一会,便挥笔而写,而碧儿却很犹豫,踌躇着写出。
  
  太宗帝和长孙无忌站在前殿侧门阴暗处,太宗帝沉吟片刻,随即面露微笑,笑容似乎有些骄傲。而长孙无忌若有所思。
  
  半柱香过后,承乾开口,“诸位姐姐都写好了吧?小金子,小银子,收上来了吧。”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2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