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作者:炀师(三)【完结】(14)

2019-06-13  作者|标签:炀师 甜文 爽文

  陶笉然有些恶趣味地给这家客栈起名为“悦来客栈”。

  悦来客栈的收费可以说是比较高端的了,但是跟其他三家客栈比起来,这贵得也是物有所值。因为其他三家客栈的单间虽然只要五文一天,可是竟然连热水都要客人自己烧,一间房只有一张摇摇晃晃的小木床,连被褥都是缝缝补补的!不保暖不说,还硬邦邦的一点也不舒适!

  虽然行商们条件再差的荒郊野外都住过,但是都到城里了,谁不想花点钱住好一点的地方?大家这么辛苦赚钱就是为了享受的呀!

  悦来客栈的价格表大大咧咧地挂在的店门口,开张第一天,就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路过的行商。

  客栈请的伙计十分机灵,看到客栈门口围着那么多人,但是所有人都是犹犹豫豫的,当即喊道:“各位客官,小店的价格绝对物有所值,不信,可以跟我上去瞅瞅?”

  闻言,当即所有人都动了,稀稀拉拉地跟着伙计来到二楼。

  二楼的房间都是有锁的,小二掏出靠近楼梯的一号房间的钥匙,手脚利落地将房门打开。

  只看了一眼房间,就有一个人立即飞奔下了一楼,,啪地一下将一串铜钱拍到柜台上:“掌柜,给我来一间房!”

  “好勒~!十号房远离楼梯,最是清净,客官你看可好?”掌柜数了数铜钱串,确认是一百文,才将十号房的钥匙递给客人,“这钥匙需要十文钱的押金,客官您可收好了,弄丢了押金概不退还。另外,客官要住几天?若只是一天,便还四十文给你。”

  闻言,客人又从怀中掏出十个铜板:“先定两天吧,到时候还要继续住的话,是怎么个流程?”

  “提前半天来付房钱便行。若是晚了,怕会被别的客人订去。”掌柜收下铜钱,一心二用地回答着问题,还在账本上记账。

  而此时楼上的客人们才回过神来,这家客栈这么小,这种单间肯定没多少!于是立即有人冲到柜台开房。

  “掌柜的,给我开一间房!”

  “滚开!明明是我先来的!”

  “掌柜的,我再加十文,快些给我开间房!”

  “收起你那几个臭钱,掌柜我加十文!”

  客栈待客厅瞬间吵了起来,而且推推搡搡,甚至有动手打架的倾向!

  开张第一天就闹出事来可不吉利,掌柜连忙出来道阻止道:“各位客官冷静一下,小店不接受竞拍,若是让节度使大人知道了,会怪罪我们的。”

  “节度使大人?”

  还在争吵的几人听到掌柜的话,立即反应过来,掌柜是在提醒他们,这家客栈是节度使大人罩的!

  刚才还仗着自己有几个钱就嚣张得不可一世的的人,立即变得安静如j-i。

  掌柜这才点了九个刚才冲下楼最快的人,依次给他们开了房。其余人捶胸顿足,不由得在心中埋怨自己怎么跑得那么慢!

  伙计见众人准备散去,又赶忙道:“各位客官,如今三楼通铺还有位置,要不要去看看?”

  “那就去看看吧。”反正今天不是互市日,他们闲得很。

  凭良心讲,悦来客栈的大通铺,条件都比其他三间客栈的单间要好。起码看起来干净整洁又卫生,而且床也不会摇摇晃晃的。当即就有几个洒脱的,下楼去订了床位。

  如今三楼空荡荡的,到时候挑离别人远一些的床铺,环境也是非常好的嘛!

  悦来客栈开张第一天,单间全部住满,三楼大通铺也有三成的入住率。虽然营业额不到一两,还没千里香饭店的十分之一,但管理起来比饭店方便多了。

  这年头的客栈也没前世那么讲究卫生,再加上沂州水源难得,陶笉然吩咐每个客户退房后,使用的被褥全都用太阳暴晒一天,杀杀菌就好了。除非污渍很明显的,不然都是统一一个月洗一次。就算是这样,也已经是瑞朝客栈届的良心商家了。

  这样一来,悦来客栈只需要请一名掌柜,一名伙计兼打扫卫生,还有两个日夜轮班,负责烧水和洗晒被褥的浣娘。纯利润的比例比千里香还要高一些。

  而且陶笉然的此举也不是为了自己赚钱,而是拉动沂州城的客栈也发展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然后理直气壮地提高房价,这样沂州的税收自然而然就上来了!绝对的良x_ing循环呐!

  第二日,悦来客栈终于被商人们口口相传,扩散开了知名度,三楼的大通铺没几日就住满了人。

  客人流失了,被抢了客源的三家客栈自然忿忿不平。但是碍于陶笉然的面子,倒是没人敢去闹事。而且他们既然是在互市开了之后,敏锐发现了商机,并且勇敢地开起了客栈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发现不了悦来客栈的高利润呢?

  互市街小小的改革风暴开始酝酿,而陶笉然看到三月收上来的商税,则是喜笑颜开。

  三月份沂州的商税竟有二十两银子!

  这对于陶笉然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沂州官府来说,已经是久违多年的高税收了!

  邱裕也是看到账目才明白过来,陶笉然这段时间一直在鼓捣的产业是怎么回事。人家根本就不是在置产,而是在带动沂州的商业发展!

  想明白之后,邱裕只觉得十分羞愧。

  他担任沂州知州这么多年,虽说是一直兢兢业业地发展农业,但沂州百姓还是朝不保夕。即使是互市开了,他也没意识到其中的机遇。简直就是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的代名词。

  再看陶笉然,来了沂州不过两个月,至少能让在互市街上开店的百姓日子红火起来了,将来全州百姓的美好日子,还会远吗?而他,一直在一旁看着,都不能了解陶笉然的目的,还在心中鄙夷,实在是愚不可及!

  陶笉然没注意到邱裕在一旁一会儿黑一会儿红的脸色,他盘算着,这一个月二十两银子的话,每月留一两存着,其余的都用来建坞堡的话,坞堡今年入冬之前应该能建个轮廓出来!

  入冬之后是匈奴入侵的高危期,如果坞堡能在此之前建成,那对沂州和瑞朝的优势是无限大!

  想定之后,陶笉然便开口道:“邱大人,如今已是农闲,你看能不能招些人手去建坞堡?”

  邱裕听到陶笉然喊自己,这才回过神来,下意识地答道:“今年不挖河道吗?”

  “先建坞堡。”粮食虽然重要,但是如果不能抵御住匈奴军队的话,再多的粮食都没有用,只会平白便宜了匈奴人。

  而且现在他们有钱了,完全可以暂时去外面买粮食回来啊!陶笉然转念一想,又道:“我们这次招工不发钱,直接发粮,这样百姓应该不会再有异议了。”

  挖河道一直都是政府强制组织的义务劳动,在加上农民们也是希望自家的田能再靠近水源一些,这样才能增产,所以每年农闲的挖河道,已经成了沂州百姓的日常了。

  但是对于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收益的河道,现在明显是直接到手的粮食更有吸引力!今年先去建坞堡赚粮食,明年再挖河道也不迟啊!

  邱裕赞同地点点头,可还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也没这么多粮食啊……”

  “去买就可以了啊,现在沂州来往的商人这么多,让他们捎带点粮食又有何难。”行商们肯定是不可能给你千里迢迢运一车利润不高的粮食,但是每车带那么五六斤,还是可以的吧!

  邱裕听完陶笉然的计划,这才知道一个人脑子能好使到什么程度,对陶笉然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第172章

  第二天, 沂州城门口, 就贴出了一张告示:从五月份开始, 每个进城的商队,一车要带五斤的粮食, 在城门口进行登记交换。官府会用比该款粮食的市场价高一成的价格收购。五月一日后, 没带粮食的外来商队,一车要交一两银子的罚金!

  陶笉然还特意去信给王琬凝,让民生日报把这个消息, 隔一周就刊登一次。

  现在是四月初,有一个月的缓冲期, 如果在此期间内都没得到这个消息的商队,那真的不好意思了。毕竟沂州城里的粮食, 最多只能撑到五月份, 不采取点强制措施,整个坞堡计划就要崩盘了!

  而商人们知道这一政令后,实在是一言难尽。

  五斤粮食吧,说多也不算多,带上也不会影响商队原来要装的货物。而且带过去他们还能回本和赚点蝇头小利, 算起来是沂州官府吃点亏?

  但是也有人算出来, 官府以高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 摆明就是抢啊!从别的地方运去沂州的粮食,最少也要翻倍才肯卖啊!

  对此,陶笉然也写了一封时事点评,让民生日报刊登去。

  陶笉然的文章不长, 加起来不过五六百字,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沂州产粮少是众所周知的,本地百姓都不够吃,如今还要招待这些外来行商,那沂州本地百姓岂不是只有饿死的份?!入城收你点粮食咋了!磨磨唧唧的干脆别来了,沂州还省了粮食呢!

  陶笉然的文章一如既往地直白,再加上骂人不带脏字,却又偏偏句句在理。那些个之前用恶意揣度过沂州这一新政策的人,都不由臊得老脸通红。

  陶笉然把信寄出去之后,没有时间去管自己的文章刊登出去的反响了,因为坞堡的设计方案在张大钧何陶笉然的精心打磨治下,修改了无数遍之后,终于定稿了!

  一百亩的地盘,预计建城墙圈起来的,只有西北方向的一半的面积,东南方向的那一半地头,直接用作军队的日常cao练场。反正cao练场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施,甚至不用特意修整,就是能跟战场一样的地形,让士兵们提前熟悉战场,多好!而且这样还能节省石料和工时。

  城墙自然是围成四方形,在四个角都建了一座烽火台。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4/7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