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作者:炀师(三)【完结】(50)

2019-06-13  作者|标签:炀师 甜文 爽文

  这些人你要全部都赶走吧,就会失去制衡,让忠于戚博翰的那派人失去约束,一个搞不好戚博翰还容易被人欺下瞒上,变成亲小人远贤臣的昏君。但是留下来吧,就连像今天一个,着实是影响心情。

  戚博翰原本的好心情被破坏殆尽,黑着一张脸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的人吵。

  陶笉然和王灵均也作壁上观,仿佛在看猴戏一般。

  已经逐渐被淡出戚博翰心腹圈的翁元基,看了一圈的戏后,转头低声对陶笉然道:“天天让大臣们吵成这样,你满意了?”

  陶笉然瞥了他一眼,脸色也冷了下来:“翁大人似乎记x_ing不好,他们天天吵架可不全是我的功劳。”明明就是这帮人闲的蛋疼,随便一件事都能吵个半天,天天早朝就跟菜市场吵架一样,还能怪他了?!

  “归根结底,今日之事还是你任意妄为,累得陛下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翁元基虽然知道陶笉然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瑞朝进步,但陶笉然也总会做出一些扰乱朝纲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以往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翁元基也不在意。但现在陶笉然想当皇后,想帝后同治天下,这件事已经触犯到了翁元基的逆鳞!如今他还让女子当军医,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分明就是在挑起瑞朝的内部矛盾!

  “翁大人不仅记x_ing不好,眼神也不太好。你哪只眼睛看到陛下被动了?”陶笉然翻了个白眼,默默地往后挪了几步,不想跟翁元基靠的太近。

  果然,陶笉然话音刚落,戚博翰便开口道:“诸位大人觉得女子不能当军医,那军医人数不够之事,诸位大人可有解决之法?”

  戚博翰这话,大家就听不明白了。去军事学院报名的人这么多,军医怎么就不够了呢?

  陶笉然轻笑一声,出列朗声道:“诸位大人可能不知道,我们瑞朝如今总共有五十万大军,这还只是守成的数字。将来若想开疆拓土,那还得更多的兵马。就算一名熟练的军医,能同时救治两名伤员,那五十万的兵马,起码得配五万名军医。”

  “如今军事学院报名的军医,不过百人。再者,若是全让男子当军医,那我们不是要损失五万明明可以当士兵的好苗子?若不让女子当军医,那这人数的空缺,是不是诸位大人亲自补上啊?”

  陶笉然眼神划过那几个反对声最大的几人身上,眼神凌厉道,“诸位大臣家中都有不少小厮护院吧?既然不让女子当军医,那不如大人们将家中的小厮和护院都贡献出来吧,反正你们可以使唤丫鬟,边城的战士们却不能有女军医。”

  “这,这怎么使得!”立即有人反对。要是宅中全是丫鬟,那体力活不是得让更多的人去干?而且没有护院……那他们的生命财产哪来的保障!

  “既然舍不得让出属于自己的利益,那就闭上你的嘴别瞎比比!”陶笉然冷哼一声,厉声道,“想反对女军医,可以!那你们自己出人填补军医的空缺,要是舍不得出人,那就别在这里假模假样假仁假义地阻碍想要干实事的人!”

  能站在大殿上的大部分都是有头有脸的老臣,被陶笉然这么一数落,臊得满脸通红。有人想要反驳,但怕说得太文雅了没气势,说得粗鄙一些……上一个这么对陶笉然的人,已经被戚博翰“流放”了。

  眼见大殿内气势一时间僵硬了起来,原本一直默不作声的慕容温瑜突然出列道:“臣认为,陶大人所言极好。若军医全是女子,那原本应该当军医的五万男子便可从军,为我朝增加更多的战力。女军医并非有伤风化,而是更能提升瑞朝国力的良策!”

  “哼!若女子全去了前线,那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事情,谁来做?!”一个老臣吹胡子瞪眼道。

  陶笉然斜眼瞥了他一下,声音不大不小道:“说这话之前,大人不如先将府中那几十房的小妾放回民间,帮那些娶不到媳妇儿的百姓传宗接代才好啊。”

  “你!”老臣被怼得哑口无言,其他人也不敢再出声了。

  他们算是看明白了,陶笉然哪里是想要女军医,分明就是看上了他们家里的东西,变着法的要抢走呢!

  先是小厮护院,现在又是小妾,下一次是不是该要他们的钱财了?实在y-in险!

第210章

  女军医的事情在朝中就这么被默许下来了, 事关自己的利益, 谁都不愿意再开口反对。

  慕容温瑜看到如此场景, 看向陶笉然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若有所思。

  很快,又到了各地官员来京述职的日子。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 各地收上来的税收都一一运到了京城。

  这一次, 陶笉然光明正大地陪着戚博翰接见了各地的官员,倒真让人看出了几分帝后同治的架势。

  今年戚博翰照旧对各地的官职做了调整,张霖和公孙德业这两个心腹, 在外派了两年多后,终于被戚博翰调回了京城。

  而且就任的官职, 恰恰是所有世家都一直在眼红的那两个位置!

  兵部尚书这个位置高悬已久,终于迎来了新一任主人:那位军营出身的铁汉子张霖。

  而计谋和政治手腕都不输于翁元基的公孙德业, 一回京便坐到了右仆s_h_è 的高。

  明眼人一看这个安排, 便知戚博翰这是要去制衡翁元基了。

  只是,陶笉然对于公孙德业能不能制衡翁元基,心中有点没谱。

  毕竟他们三人早年一直齐心协力过辅佐戚博翰,多少也有些共事的情谊。而公孙德业和张霖远离京城多年,戚博翰对他的掌控力多多少少也有些下降。

  陶笉然想不明白, 转头便直接问戚博翰了。

  戚博翰闻言, 宠溺的笑道:“他们两人离开京城多年, 就算现在一回来便坐上了高位,但实际上他们在京中是孤立无援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他们是会跟翁元基抱团,还是向我靠近?”

  陶笉然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最大的老狐狸,还是戚博翰这个家伙!

  这个时候把公孙德业和张霖调回京城,不仅能制衡翁元基,这两个人在将来立后的事情上,也能为他们应援!

  除了公孙德业和张霖,海州知州陈万勇也因为功绩优越,被调到了淮阳担任知州。

  别看虽然还是知州,但宁安那远离京城的偏僻角落的知州,能跟淮阳的知州相比吗?

  淮阳不仅靠着京城,而且也是瑞朝数一数二的富裕州府。这一调任,可以说相当于连升好几级了!

  除此之外,宁安的那些县令县城们,有六成都因功绩突出,或升任或调遣到更加富裕的地方。只要他们能好好干。那最多再在基层熬两三年,必定能调入京中,成为人人羡艳的京官!

  这条如此快速的晋升之路,对于寒门出身的学子来说,简直就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全都是因为行知学院多年以前的那场公务员考试,以及行知中学去年的那一场小科举。

  不少人都在私底下悄悄称行知学院为自己的母校,而创办了行知学院的陶笉然,更被他们奉为恩师,只是陶笉然本人并不知道这件事情。

  而这群晋升如此快速的基层官员们,也很快引起了其他人的关注。有人给他们打了个标签,称他们为宁安一脉。

  这些民间的戏言,陶笉然和戚博翰都没有心思去关注,现在最牵动他们心神的是今年税收的份额@

  今年虽然瑞朝和匈奴开战了,但是全国各地的税收并没有受到影响,并且因为之前的互市的重启,今年商税反而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

  而粮食的收成也因为肥料的普及,跟去年相比,有了一个小阶梯式的上升,只是涨幅并不明显。

  对比往年数据来说,今年瑞朝的税收已经达到了鼎盛年间的数字。只是陶笉然和戚博翰两人对着并不满意。他们的目标并不仅仅是重回鼎盛,而是要开创辉煌!

  陶笉然一边看着账本,一边思索道:“我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东西给忘了。”

  “想不起来就不要勉强了,来尝尝御厨新鲜做出来的豆腐花。特意按照宁安那边的口味,给你浇了姜红糖水的。”戚博翰说着,一边舀了一勺热气腾腾的豆腐花递到陶笉然嘴边。

  陶笉然习以为常的张开嘴,就着戚博翰喂投的动作,一边吃一边思索。

  他记得自己之前好像兑换过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来着。

  等到一碗豆腐花入肚,陶笉然才一拍脑袋,嫌弃道:“哎呀我傻啊!直接看系统不就得了。”

  说完,陶笉然赶紧翻开系统书架,查看起自己兑换过的书籍来。

  翻找了半响,陶笉然突然眼前一亮,激动道:“博瀚,我找到了!是耕犁制作大全,之前好像拿过给你,只是后来不知为何没有推广开来。”

  听陶笉然这么一说,戚博翰也想起来了:“之前是因为铁矿有限,全都用来做盔甲和武器了。”

  “之前我还兑换过寻找铁矿的方法,瑞朝地大物博,你快派人出去找找,说不定能找到好多铁矿呢。”陶庆阳急忙催促道。

  瑞朝的地形跟他前世祖国的地形相差无几。他记得前世祖国的铁矿产量可一点也不低的。

  戚博翰点点头:“那就将寻找铁矿,当做明年地方官的考核政绩之一好了。”

  “那那些辖区内没有铁矿的,不是很吃亏?”

  “那他们只能自认倒霉了。”戚博翰无所谓的道。然后又不知道从哪里端出来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来尝尝这个。御厨按照你说的,往里面加了不少馅料,你尝尝喜不喜欢?不喜欢再让他们试试别的馅。”

  陶笉然在宫中陪着戚博翰处理了一下午的公务,最后吃了个肚滚肥圆才出来。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0/7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