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洋之一、丰臣密令 作者:S奇亚【完结】(6)

2019-07-01  作者|标签:S奇亚

  他立正身子,倚靠著书墙,渴望地快速翻阅了起来。

  然而魔法并没有如愿降临,除了那张已被马修撕去留下的残页,游记里头没什么出人意表的新发现。带着几许惆怅,张搴拿着书本回到了门口柜台前。

  「这么快就找到书。」

  张搴点了点头,将手中的书本交给比尔。但脸上少了那份惯见的喜悦。比尔眯眼一眼,便看出了张搴的失落。双手一摊,往下一啪,把书及那双厚实大手搁在柜台上。

  「怎么,看来今天寻宝的结果……不满意?」

  一夜等待难眠的疲惫这会全涌上张搴面容。

  「原先期待在这里头……可以找到一些想要的东西。显然没有,至少……这本书没有,或者该……说是……这个版本没有。」

  比尔把书轻推到一旁,结实粗壮双手撑着柜台,像是泰坦神要撑住整个大地。

  「既然不是你要的版本……就该去找你要的版本。管他是什么阿拉伯版本……波斯版本……印度版本、还是中国版本!如果,你有决心打算从里头找出些什么东西来……」

  老比尔没有陈腔滥调的说教,但如同暮鼓晨钟的提示给了半醒半梦间的张搴一计当头木奉喝。剎时间,张搴忽然又觉得浑身充满火山爆发般的精力和太阳般的希望,一夜未眠的疲惫像是长了翅膀的天使,剎时窜出门外,直上九霄天外。

  比尔从张搴眼神中看出转变,随手将『伊本巴图塔游记』搁放回后方的书架子上头。

  「张搴先生,我想现在你应该不须要这本书?」

  「比尔!谢谢你。我看你才是这书店里头最有价值的书;不,是宝藏。」张搴赶紧笑脸陪上奉承。

  「那当然!知识人人可得;但智慧,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呵!呵!」

  比尔拿起另一本书,双手一拍,带着笑容,活像尊中国的弥勒佛。

  诚心地向店东道谢后,张搴立马跨出书店大门,这会心中已然有了腹案,下一步该上哪找老比尔口中的「伊本巴图塔游记」。

  自投罗网

  曼哈坦(Manhattan, NYC) 1940年

  一个小时后,张搴出现在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赖德曼(Ph.D. Rietman)博士的办公室外头。

  一见赖德曼,张搴迫不及待开口:「老师,有件事想请您帮忙。」

  见了爱徒,赖德曼显得有些不寻常的意外及惊喜:「Champ!你来的正好,我才打算过几天找你的。怎么……有事要我帮忙?那你先说吧!」

  赖德曼在巨大办公桌后,挥手招呼张搴过来。张搴直接走向馆长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不及坐下便开口。

  「我见到一张航海图……很眼熟……」

  「是地图?哈哈……」

  赖德曼一听张搴说出地图一事,先愣了下,转眼间泛出一抹诡异但短暂的笑容,可张搴忙着把他的发现告诉馆长,所以没察觉。老馆长挥手要爱徒坐下。同时向后往椅背一躺,神色顿时解放,像是刚把个烫手山芋扔了出去。

  「这是命中注定。Champ,你就是老天挑的人选啦!」

  「命中注定?注定人选?老师,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张搴入坐后,不解望着赖德曼。但智慧及谋略俱备的赖德曼笑着顾左右而言他,叉开话题。

  「你那个地图是怎么回事?」

  张搴像个兴奋的小学生,迫不及待开口:「我学生的期末报告,里头附了一张『伊本巴图塔游记』中的航海图。我觉得航海图的大部分路线,和我所知道中国明朝郑和航行的路线非常……非常“相近”。」

  「嗯!这倒是个相当有趣的发现。」

  老馆长眉头轻扬,注视着张搴,犹如许久前在课堂上的情形重现,等待着张搴的进一步解释。

  「所以,我怀疑……郑和和巴图塔之间……或许……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关联?所以……今早我去了书店,找到那本书,试着查出些相关线索。」

  「结果?新发现?」馆长身子往前一倾,摆出聆听,但些许不以为然的模样。

  张搴黯然摇头。老馆长一点没有意外,身子挺直回复原状。

  「这也没什么好意外。Champ,你不也知道,长久以来欧陆到中国的通路--丝路,不管是陆上、海上大多是掌控在阿拉伯人、□□手里。这也是哥伦布寻求向西航行的动机之一。十二世纪左右,中国早已是海上巨人,成功掌控通往西方,也就是现今往中东的海上通路。南海、印度洋海域,早就是中国和阿拉伯商人海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路线。马可波罗当年不也是乘着这条航路返回他欧洲老家。伊本巴图塔,这家伙……也声称自己经由这条通路去到中国。虽然……不少历史学者怀疑他的说法。」

  老馆长摸了摸他犹如印度象般硕大的粉润耳朵,又抚了抚安哥拉羊般的长胡须下巴,嘴角轻扁,半响,才又慎重开口。

  「郑和在出航前收集这方面的相关资料,采取类似的航线……也没有什么太奇怪的地方。」

  「所以,老师您……认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是循着当时阿拉伯人、印度人和中国人所熟悉的航海路线进行?」

  「不是我认为。单单我认为……可不算数。至少,当时他所走的路线,不是新航线。在他之前已经有不少前人走过,这可是公开的秘密,不是吗?」

  望着张搴犹做困兽之斗的模样,赖德曼继续开口道:「所以,我始终认为郑和是位伟大的航海者,军事家或者……外交官;但不是……探险家。探险家必须具备航向未知领域的勇气及企图。你可以不服气、不认同,但这就是历史……」

  「所以郑和成不了哥伦布?」

  赖德曼没回答问题,低下头透着厚实的老花镜片张望着张搴。虽然尊师重道,但在研究及讨论上张搴从不轻易认输妥协。

  「老师您说的是没错。不过,这些是我们已知的部分。那些未知的部分?除了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以外的部分?可能是南非,澳洲……或甚至其他的地区?」

  馆长难得打断张搴的陈述:「那得提出证据!据目前所知,郑和及他的船员们至少……目前没留下这样的证据,或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对不?」

  老馆长的结论叫张搴无言以对,讨论结束。该是谈正事的时候了赖德曼起身走出办公桌。张搴赶紧也跟着起身。二人来到会客的沙发前,依序坐下。老馆长坐定,隔桌瞇望了张搴一会,似有所思地深呼了口气。

  「Champ,我看你是和你父亲年轻的时候一个样,中了中国魔法。怎么,打算帮郑和翻案?要不,怎么突然对郑和感到兴趣?」

  馆长眉头一皱,接着故意摆出了个苦恼模样。

  「可不要哪天告诉我,是“郑和”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哈!哈!这可是会引起全世界的淘天巨浪!喔!真不敢想象会是个什么情形?」

  老馆长年纪虽大,但笑声中气十足,直追市区里的圣派崔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钟声般宏亮。

  「老师,您放心。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肯定拿出成箱成柜的证据让您信服。」张搴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无法言语的执着、自信、或者该说是狂热吧。

  「不!不!不!不用我信服。得叫大家信服。我……从来不怀疑我的学生。不然,可得先怀疑自己。」

  老馆长的笑声嘎然止住,口气一转,瞇眼斗然一张,瞬间成了双猫头鹰大眼。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也希望那个人就是你。你,这小子就是有一股别人难以理解的傻劲、执着……和想象力。」

  赖德曼望着眼前这个他熟悉的学生,不知怎么地,总是对他有一股不寻常的期望。这股期望倒不是来自于彼此长久的相识,而是来自于张搴那股难以解释的怪异奇想,和对怪异奇想的坚持及执着。老馆长靠在沙发上,继盯着张搴,锁眉思索了好一会。吸了口气,缓缓开口。

  「目前伊本巴图塔游记最古老的版本,可能在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Iraq)内。博物馆的馆长好像……叫阿里。出身是当地政治世家,是总理瑞希阿里的家族成员之一。我和他算是有点交情,你可以试着连络看看,必要时提提……我的名字。」

  【注:瑞希阿里(Rashid Ali al-Kaylani, 1892年-1965年)三任伊拉克总理,期间分别为1933年3月20日–1933年10月29日;1940年3月 31日–1941年1月31日;1941年4月3日–1941年5月29日。】

  听了赖德曼的话,张搴脸上笑容乍现,俨然自己已经置身于巴格达博物馆里头一样。

  赖德曼移了移身子,张搴知道这是老馆长准备开讲大事的习惯,赶紧正襟危坐,准备聆听。

  「Champ,现在……我们来谈谈另一件事。」

  「是的!老师,请说。」

  「这么多年来,博物馆的运作,有一大部分是来自于民间私人的捐款及捐赠、或赞助……」

  「这个我知道,老师。现在有什么问题吗?」

  望着赖德曼慎重的表情,张搴突然感到胸口一股莫名的沉重压力,叫他有些呼吸困难。

  「有位来自德州的奥斯汀(Jason Austin)先生,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捐赠些重要的收藏品给我们。最近这位奥斯汀先生问我,是否可以推荐一位东方的古物专家给他。他有几件私人的收藏文物须要人帮他鉴定。所以,我推荐了几位精通东方古物的专家。结果……似乎都不符合他的要求。所以……」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2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