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东宫 上【完结】(4)

2019-02-24  作者|标签:

太皇太后这才开了口,声音淡淡地道:地上凉,阮昭容起罢。你若伤了身子,谁来照顾三公主和四皇子?

阮婕妤因母家势微,自己又是宫女出身,虽曾四次怀孕,可是又四次落胎,连着皇上也深觉她忌讳,早早不肯再临幸她。先前得封正三品婕妤,还是托了抚养三公主和四皇子的福气,如今得以晋封正二品九嫔之一的昭容,一时竟喜得说不出话来。

还是安姑姑上前一步,笑道:昭容娘娘可是高兴坏了,还不快快叩谢太皇太后,免得太皇太后恼了,再收回圣恩,那可如何是好。

这自然是玩笑话。

阮昭容却立时对着太皇太后和一旁的太后行了大礼,谢过恩典。

待阮昭容走了,太皇太后看了一眼安姑姑,便道:再拟旨,长信宫已修缮完毕,馨昭仪既为九嫔之首,皇后禁足也解了,馨昭仪刚刚生产,身上不干净,莫要让中宫不宁,该立时带着五公主搬去才好。先前给皇后的赏赐,不必再送去。至于五公主按着宫中例,双倍赏赐。

安姑姑还在垂首等着,以为太皇太后还会有旁的吩咐,结果等了一会,却也没听到其他。

太后却道:姑母忘了,馨昭仪温顺可爱,家中父兄长进,皇帝也喜欢她,可是为着她留着从一品的妃位呢。

太皇太后双目一沉,道:皇后七个月产子,馨昭仪八个月产女,两个孩子在母亲腹中,莫说十个月,连九个月都没待够,婉儿当真以为,这是巧合?

婉儿正是太后闺名,闻言心中一惊,再低头看一眼七皇子,抚胸道:小七眉眼处像极了皇帝,可是双耳耳垂饱满如珠,双唇极薄,这却是像极了皇后。馨昭仪耳垂薄,双唇厚,和小七却是全然不同。

太皇太后冷哼道:若非如此,哀家焉能再留宁氏?只是这馨昭仪,若无子嗣,只做宠妃,蠢钝些倒也罢了。当初明明有了孩子,却仍旧只带着两个宫女,跟随皇后住在清宁宫,岂非罔顾皇嗣安危?如何能不罚?哀家不曾降她分位,已是看在刚出生的五公主和皇帝宠爱她的份上了。

太后叹道:姑母令她立时搬出清宁宫,已经算是疼她了。只盼她能知些好歹,为着五公主,自己立起来。否则再留馨昭仪在清宁宫,还不知要出什么事情。

太皇太后正要点头称是,就听乖巧的七皇子忽然嚎哭了起来,仿佛是受了甚么冤屈一般,嚎的屋里屋外一堆人都给震住了。

太皇太后信佛,自是喜欢极了这个长了观音痣的曾孙,立刻将人抱在怀里哄。

可惜七皇子却不给面子,使劲地嚎。

众人以为他饿了,让他吃奶,却也不吃;扒开小被子,把人光着身子翻来覆去看是否有伤口或是脏污东西,却也没有,只惹得这小不点嚎的更狠。

倒是太后笑道:说起来馨昭仪也是小七的表姨母,这样哭,莫不是为着姑母不肯给馨昭仪晋位的事情哭?

太后心里也喜欢馨昭仪,便顺口为馨昭仪讨了个巧,孰料她一张口,七皇子竟立时止住了哭声,睁着大大的眼睛,径自望着她。

太皇太后和太后心里俱是一奇,但也没有太过在意,只当这是个巧合。

不过太皇太后沉吟一番,想到馨昭仪的为人,还是道:也罢,馨昭仪虽蠢钝,终究心思单纯,一向也是孝心有嘉。便按照从二品妃位的待遇给她,至于位分且再等等。

装小孩的七皇子这才乐了。

生孩子第二天,就被太皇太后从清宁宫离请出去,定会有不少人说闲话。现下馨昭仪虽然仍不能晋位,但是能得到妃位的待遇,想来馨昭仪也是高兴的。

七皇子这样想着,自觉自己对得起生母,转眼就因身子幼小,睡了过去。

太后见状,便开始小声和太皇太后说话,言道:小七洗三那日,也不知皇帝能不能赶回来。

因边境有战事,且无论南方北方,自去年入冬至今,滴雨未降,遑论瑞雪,皇帝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虽然天元帝不信鬼神,如今也知得辛辛苦苦祭祀求雨,因此才不在宫中。

太皇太后道:左右也就是这两三日,便是晚了洗三礼,小七的满月礼,周岁礼,皇帝也绝不能缺。小七,终究是中宫嫡子,当慎重以待。

太后亦点了头。

太皇太后接着便道:既如此,那五公主和小七同一日过生辰,却是不妥。安丫头,你去清宁宫宣旨时,再嘱咐一声,令五公主洗三礼、生辰礼,俱都往后推一日。顿了顿,又道,不是哀家不心疼五公主,着实是哀家真心疼她,否则与嫡皇兄同一日生辰,再没人多看她一眼。

安姑姑自然称是,拿了拟好的懿旨,请太皇太后盖了印,这才往清宁宫里去。

清宁宫里,皇后宁氏应付了一上午的妃嫔。哪怕她有皇后这个后宫至尊的身份,现下娘家出事,那些妃嫔抓住她刚刚生产的时机,分明想要惹她生怒,即便不能气得她无心坐月子,也要招她动一回怒,累一累脑子。

娘娘,这是刘太医给您开得补身子的药,您快些喝吧。于姑姑不在,流盼亲自端了药过来,请皇后喝药。

皇后靠在绣着富贵锦绣的大迎枕上,一语不发地将苦涩地药汁一口一口喝完,才道:于姑姑呢?还没回来?

流盼将药碗让小丫头端下去,低声回话:回娘娘的话,于姑姑不曾回来。先前太皇太后身边的安姑姑来传话,奴婢问了安姑姑,结果安姑姑甚么都没说,只让奴婢小心伺候娘娘。奴婢便没敢再问。

皇后不语。

流盼抬头小心翼翼地看了皇后一眼,扎着胆子道:娘娘,先下清宁宫里的奴婢越来越多,妃嫔也都争先给娘娘来请安。馨昭仪产女的事情咱们怕是瞒不了几日,不若速速令人去告诉长乐宫一声,也免得小公主在馨昭仪那里吃苦。

皇后从前有过一女,结果女儿在一岁半时,风寒去世,如今正是疼女儿疼得紧的时候,闻言如何不心疼?

可是父母只为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皇后叹道:本宫如何不心疼她?可是本宫的五儿,是和七皇子一天出生,虽说能讨个巧,可是五儿将来洗三、满月、百天、抓周礼还有以后的每个生辰,旁人都会先顾着七皇子,而不是顾着本宫的五儿,本宫的五儿,何其无辜?本宫心疼五儿还来不及,如何能让她将来因一个庶子,被众人忽视至此?

流盼劝道:可是娘娘,这清宁宫里,如今人来人往,哪里藏得住秘密?娘娘就算是为着小公主着想,也莫要太迟了才好。若是太迟,只怕太皇太后那边,会以为娘娘是别有居心。娘娘心疼小公主是好,可是,也总该心疼心疼自己。您在太皇太后面前讨了好,将来才好为小公主做主。

皇后原本谨慎,奈何刚刚生了孩子,又为一桩偷梁换柱,费劲心神,心中并未细想。现下静下心来,听流盼一劝,方才回过神来纵使是馨昭仪天真娇憨,一心认为她这个表姐是好人,可是馨昭仪身边的宫女却不蠢,这宫里的妃嫔更不蠢。她们今日只顾着奚落她,并没有在意馨昭仪。可是待她们回到自己宫里,细细回想,可不是就能想到馨昭仪并未出现的事情?

如此推断一番,即便没有证据,那些人也能给她安上个似是而非的名头。

皇后微微动容,正要开口吩咐流盼,就听长乐宫的安姑姑又过来宣旨了。

第4章:长命锁

安姑姑一日之间,来长乐宫两次宣旨。

可是这第二次宣旨,却不是给清宁宫皇后宣旨,而是给暂居清宁宫的馨昭仪宣旨。

令馨昭仪立刻搬去长信宫,享从二品妃位待遇。

另赐赏赐给新出生的五公主。

皇后因刚刚生产,并没有听到安姑姑宣旨,只听到抚桂转来的话。

安姑姑说,太皇太后还有口谕,五公主八字奇特,虽生在三月二十六,可是从此后,洗三、生辰之礼,俱都要晚上一日再做,方才能一生顺遂。抚桂小声又加了一句,奴婢看了一眼,给五公主的赏赐,比寻常公主的赏赐要厚上一倍。娘娘您看,这是不是、是不是昨夜

砰地一声,皇后直接摔了茶盏。

昨夜?昨夜能有何事?抚桂你伺候本宫这么多年,竟是糊涂了!皇后幽幽道,你若再敢犯此等口误,本宫必饶不了你!

抚桂忙忙跪地,磕头求饶:奴婢再也不敢了,娘娘恕罪!娘娘恕罪!

皇后一挥手,不耐烦看她:流盼把她拉下去,掌嘴四十,饿上两日。再去给五公主备礼,比太后的礼稍次一点就好。顿了顿,又道,本宫幼时戴的那个长命锁,拣出来送给五公主。

流盼称是,拉着抚桂便出去了。

皇后只道,等皇上回来,看了七皇子,再看了血书,定会回心转意,既会彻查宁家叛国一案,亦会同意她的请求,愿意将还留在宁家被圈禁的弟妹接到中宫里来。

哪曾想到,太皇太后根本不曾给皇帝看血书,更不曾让皇帝去清宁宫走一趟。

待过了七皇子的洗三礼、满月礼,皇后出了月子,虽说身子仍旧不好,但还是硬撑着身子,想去见皇上。可是皇上根本避而不见。

哪怕皇后亲手做了羹汤,送到紫宸殿外,皇帝也避而不见。

而她生下的七皇子,仿佛是送给了太皇太后抚养一般,除了满月礼那日,她竟也一直不得见。

当然,皇后见不到七皇子,一是因着太皇太后有意为难,二来也是因着她在七皇子离开她的一个月里,并未表现出让太皇太后满意的思子情怀。

太皇太后从前能帮扶七岁的儿子继承大位,垂帘听政十三年之久,心中素来多疑,即便是七皇子的长相和皇后相似,但是想到皇后七月产子,馨昭仪八月产子,二人既是同时早产,还是同一个雷雨夜先后生产,并且都是被皇后身边的亲信于姑姑接生,太皇太后心里就不能不多思量几番。

如此思量之下,太皇太后见皇后虽日日送东西来长乐宫给七皇子,代皇后来看七皇子的也是皇后身边的大宫女,可是太皇太后一见皇后送来的东西,便觉还不如皇后送给五公主的东西,因此哪怕皇后派来的是她身边最看重最稳妥的流盼,太皇太后也不肯让皇后立刻接了七皇子回去。

太皇太后不肯放七皇子回去,但是皇后身边的于姑姑,她却不能不放了。

毕竟,七皇子是皇后现下唯一的孩子,还是嫡子,身份何等重要?且宁家还在边境,太皇太后总要顾虑一二,便把被关了一个月的于姑姑叫了出来。

被关了一月之久,于姑姑早就已经憔悴不堪了。

她虽自抱着七皇子闯长乐宫时,就存了为主一死的想法,可是待她闯了长乐宫,七皇子被安姑姑抱走,自己又被关到一处阴湿狭窄的房间里,一月不给出门,然后突然又被太皇太后放出来后,于姑姑赴死的心思更是越发淡了。

奴婢见过太皇太后,见过七殿下,太皇太后万福金安,七殿下万安。

于姑姑跪在地上,一跪就是一个时辰。

太皇太后并不理她,只将七皇子放在榻上,拿着几个色彩鲜亮还缀着小铃铛的小绣球在七皇子眼前晃。

一个月的婴孩,先下已经能看清楚稍近一些的东西了。

心理年龄极大的七皇子殿下,虽然觉得这眼珠子随着小绣球跑的游戏格外幼稚,但鉴于太皇太后先下是他的金大腿,当然是毫不懈怠的陪着金大腿玩这个幼稚的游戏,一双清亮地眼睛只管追着绣球跑,脸上还时不时地露个孩童般天真无邪的笑容。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