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4:黑道风云20年(古典流氓)_孔二狗【完结】(49)

2019-03-10  作者|标签:孔二狗

  “……”

  “我也不多说什么了,反正,事儿,就到今天为止。你该怎么做,心里有数吧?”

  “……”

  大虎没答话,他又看到了离车4-5米的一个穿着一身整洁的破旧运动服、运动鞋的老朋友,那个老朋友坐在赵红兵公司的台阶上,不紧不慢的磕着瓜子。

  “大虎,我相信你现在敢不要命来杀我全家。但是,你觉得我怕吗?告诉你,我怕的肯定不是你,我怕的是麻烦,懂吗?”

  说完,赵红兵拉开车门,甩手关门,走了。

  赵红兵真的吃亏了,混了这么多年,赵红兵他们这伙儿人真的第一次吃了亏,这次是赵红兵第一次拿出钱来给对头,平事儿。

  而且,这是发生在赵红兵等人已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前提下。

  就在两、三年前,因为不到100万块钱,赵红兵可以不讲任何情理,拦都拦不住,非和实力雄厚的吴老板玩儿命。

  原因是:那已是赵红兵的全部身家,赵红兵真的可能会因此一蹶不振。

  今天,在已经基本打垮了大虎团伙的时候,赵红兵居然不可思议的出钱了,而且还出了那么多。赵红兵疯了?赵红兵服软了?赵红兵怕了?

  肯定都不是。

  原因是:防止狗急跳墙,钱的数额虽然不小,但赵红兵今天却出的起了。这些钱出了以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让李四不会再次被通缉,可以使自己在东郊的工程顺利进行……尽管,损失了钱,还丢了点面子。但孰轻孰重?赵红兵当然拎得清。

  三十、风往哪chuī

  二龙和谢老二可以把一场和平谈判演化成一场两大集团的厮杀。赵红兵和大虎可以把一场大家都认为肯定要弄出人命的两大集团的厮杀和平解决。

  差距,不是一点点,大哥就是大哥。

  沈公子在那段时间曾评价说:这么多年来,赵红兵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对手的一共就俩,前期是李老棍子,后期是大虎。其它的比如东波、赵山河什么的,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赵红兵的对手。

  李老棍子看起来有点鲁莽,其实他的心机可能还要略胜赵红兵一筹,但他却没赵红兵生猛,至少没当年的赵红兵那么生猛。开始时李老棍子还能跟赵红兵打个平手,进入了九十年代以后,李老棍子武力肯定不是赵红兵的对手了,但李老棍子在赵红兵的yīn影下依然在西边儿呼风唤雨,守住了半壁江山,依然是江湖大哥,还和赵红兵成了朋友,懂得忍,足以见其智商。

  虽然大家都说大虎这人心眼多,可大虎的心机跟赵红兵比真差了一截,一大截。但是呢,大虎急眼了以后真有股劲儿,真有股那玉石俱焚的劲头。这劲头,一般人不具备,成了名的江湖大哥更没几个愿意去这么做,但大虎真就敢。

  甩手关了车门的赵红兵快步上了楼,头也没回。

  台阶上,那个磕瓜子的人也优哉游哉的溜达着远去了。

  “红兵,回来了,晚上一起去吃饭吧,人都差不多该到了。”

  沈公子根本没问赵红兵谈的内容,他看赵红兵那一脸的疲倦就知道,肯定赵红兵又在闹心了,他在赵红兵闹心的时候,从来就不给赵红兵添堵。

  “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好好招待下,对了,准备75万。”

  “恩,知道了。”沈公子心跟明镜似的,根本没多问。

  “有二龙和晓虎的消息吗?”

  “没有……他俩都不接电话”

  “恩……你给他俩发条短信,我不会发那玩意儿,告诉他们明天不回来的话以后也别回来了。”

  “哈哈。”沈公子见到赵红兵少见的扔狠话,乐了。

  “笑啥!?”赵红兵又开始对沈公子呲牙了。

  “看你发火,觉得好玩儿。”

  “有啥好玩儿的?”

  “就算他俩不回来,你还真能一辈子不搭理他们?”

  “我真就一辈子不搭理他们……”

  “红兵,我说你呀,也别生气了,现在的孩子都这样。”

  “咱们俩像他们俩那岁数的时候,在火车站门前开旅馆了吧!挣多少钱不说,但咱们俩起码自己能养活自己吧?!他俩呢?除了惹事儿就是惹事儿。”

  “说实话,晓虎和二龙这次事儿做的的确是不怎么样儿,但是吧,他俩在现在这些孩子里,已经算不错的了。”

  “他俩还算不错的?!操!”一向镇静的赵红兵,居然被气的有点哆嗦了。

  “恩,真算不错的,不信你听我说!”沈公子始终笑吟吟的,倒是看的挺开。

  “你说!”

  “你就没觉得,现在你们市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恩,是,的确比前些年少了很多,这是因为计划生育吧,很多人家都只一个孩子。”

  “恩,或许计划生育是原因之一吧,但是这不是最大的原因……”

  “你啥时候学会卖关子了,有话快说!”

  “跟你说吧,我发现了,你们这里,现在只要有点本事的人,过了18岁,基本就全去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去谋生了,对不?”

  “……”

  “你看啊,在你们这里,能考上大学的,18岁左右就考上了大学,考上了大学以后,甭管什么破烂大学,你见过有几个回来找工作的?都TMD远走高飞了。你也甭说应试教育什么什么的怎么样儿,人家能考上大学的孩子,总得说是jīng英吧。一高考就带走一批jīng英,这些孩子再也不回来了,你说这年轻人是不是少了一部分?不但少了一部分,而且还少的还全是jīng英。”

  “那考不上大学的孩子里也有不少jīng英啊?!你话不能这么说。”

  “对,我也是这意思。但是你看啊,剩下这些里,但凡自己有点本事,能在外面找到点儿营生的,也基本全出去了。会唱歌的在咱们这夜总会唱一晚上50,去南方唱可能就是 200.能说会道的在咱们这里卖日用品,顶多就是个糊口,但是人家出去卖点工程机械什么的,可能一年光提成就是几十万。对吧?!”

  “……恩!”

  “所以就说啊,现在你们这里,优秀的年轻人,都走的差不多了。为什么呢?因为在你们这没用武之地啊!人家在外面一个月赚5000块,谁还回家来赚500来?”

  “倒也是。”

  “或许还留下点jīng英吧,但那也全是政府机关里供职,不可能来你这打工,对不?所以我说啊,二龙和晓虎这俩孩子,在现在咱们全市剩下的这些年轻人里,还真算不错的,你看他们平时办事儿不也还可以吗?这次也就是偶尔出出格,别气了,红兵。”

  写到这里,二狗又想起了个世人皆知的故事:据说,二战过后,美国军队和苏联军队都开进了德国。苏联人那时候qiáng横啊,把德国人的好的机器什么的都拆了下来,拆完急匆匆的就打包运回国。但是人家美国人看着苏联人抢机器根本不着急,根本不眼馋,人家美国人只抢人,抢德国的科学家。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9/8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