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评传_郭廉夫【完结】(9)

2019-03-10  作者|标签:郭廉夫

  比当与安石东游山海,并行田视地利,颐养闲旷,衣食之余,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怀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土,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矣。②王羲之过着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享受人间的天伦之乐。王羲之辞官后隐居于浙江剡县(今嵊县)金庭。这是在他任会稽内史时,遣人行视选定的。这当然不是随意确定的,因为剡多名山,被称为福地。"入判经金庭,见五老、香炉、卓剑、放鹤诸峰,以为奇丽幽缈,隔绝世尘,眷恋不能已!遂筑馆居焉。从之者夫人郗氏、rǔ母毕氏、中子操之。"①唐代裴通说:"越中山水奇丽判中为最,剡中山水奇丽全庭为最。"白居易亦说:"越有桐柏之金庭,养真之福地,神仙之灵墟,亦三十六dòng天之一。"传说山上有灵芝,"尝闻异香,泉则石髓金jīng,清馨甘冽,时值仙人,从古下死,真天之绝境也。"王羲之迷恋山水,信仰道教,判之金庭对他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金庭白云dòng,传说是王羲之始祖王子晋chuī笙处。出于对祖先的崇敬,这也是王羲之择金庭而居的原因之一。

  王羲之辞官后没有繁琐的政务纠缠,用不着在官场朝廷间周旋,更不要在枯躁无味的案犊疏奏上劳神。显然在jīng神上是得到了解放。然而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毕竟是件很遗憾的事。谢安对王羲之说:"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人别,辄作数日恶。"王羲之说:"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②王羲之当时他已到五十三岁的暮年,"衰老之弊日至",伤心痛苦的事接踵而来。其一是两个孙女夭折,① 《晋书·王羲之传》。

  ① 浙江嵊具《金庭王氏族谱》。

  ② 《晋书·王羲之传》。

  心灵巨创;其二是病魔缠身。痛苦不堪。

  王羲之是一位感情丰富而细腻的人。延期的女儿"四岁bào疾不救",另一个孙女即官奴的女儿玉润,也是幼年因急病而亡。王羲之在《延期官奴帖》中说:"十日之中,二孙夭命"①,他还在《二孙女夭殇帖》中称"二孙至此"②。对于两个孙女的夭折极度哀痛,他曾说:"吾已西夕,情愿所钟,唯在此等。(指儿孙)。"③自己已到夕阳西下之年,把感情、心愿凝聚在儿孙身上,目前是老者未去,幼者先亡,使王羲之"伤惋之甚,不能已已。"王羲之信奉道教,认为服食可以成仙得道,延年益寿。所以早就养成服食习惯,到了晚年有更多的时间到深山中采集药石,加之挚友周抚经常送些"胡桃"、"青李"、"来禽"等眼食所须之品,服食从不间断。

  药石并没有使王羲之长生不老,相反损害了他的健康,其晚年的病痛,他自己有很多这方面的陈述:鄙疾进退,忧之甚深。仆进下数日,勿勿肿剧,数尔进迟,忧之转深。

  亦不知当复何治。得散力,烦不得眠,食至少,疾患经日。

  吾肿,得此霖雨转遽。吾遂沉滞兼下,如近数日,兮无复理。

  吾昨暮复大吐,小啖物便尔。

  吾此日极不快,不得眠,食殊顿。吾胛痛剧灸不得力,至患之。①五六日来小差,尚甚虚劣,且风大动,举体急痛。

  仆下连连不断,无所一欲。啖辄不消化,诸弊甚,不知何以救之。

  王羲之少患癫痫,一二年辄发一次。晚年多病,这是他长期服药行散产生的恶劣后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吾服食久,犹为劣劣"③,服药短暂的快感换来的终日病痛。由于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年仅五十九岁就与世长逝了。随后朝廷"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王羲之死后葬于浙江省剡县(今嵊县)金庭瀑布山南麓。④现今该地还留有"晋王右军墓道"石牌坊及"晋王右军墓"碑亭。⑤王羲之在他逝世前给周抚的信中曾说:"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已毕,惟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晋书·王羲之传》也说:"有七子,知名者五人"。长子玄之,英年早逝;次子凝子,字叔平,亦工草隶,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为孙恩所害,妻谢道温,为谢安侄女,聪慧有才辩,是东晋著名女诗人、书法家;徽① 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19·王羲之王献之二·作品考释》。

  ② 《中国书法全集19·王羲之王献之二·作品考释》。

  ③ 《中国书法全集19·王羲之王献之二·作品考释》。

  ④ 《中国书法全集19·王羲之王献之二·作品考释》。

  ⑤ 王羲之《杂帖》,《全晋文》卷二四。

  ⑥ 王羲之《杂帖》,《全晋文》卷二五。

  ① 未注引文均出自《右军书记》。

  ② 引自《右军书记》。

  ③ 王羲之:《服食帖》,《中国书法全集19;王羲之王献之二·作品考释》。④ 浙江嵊县《金庭王氏族谱》。

  ⑤ 王羲之卒葬之地还有两说,一据《嘉泰会稽志》记载葬于诸暨苎萝山;二据《智永传》记载葬于会稽云门山。

  之,字子猷,官至huáng门侍郎,以卓荦不羁著称;操之,字子重,历任侍中、尚书、豫章太守;献之,是王羲之七个儿子中最为知名者,关于其他两子说法不一,宋人huáng长睿在《东观余论》中以涣之为王羲之之子,《全晋文》将其列入第三子;鲁一同引《王氏谱》加了肃之,其长幼次序为:玄之。凝之、肃之、涣之、徽之、操之、献之;《金庭王氏族谱》以璠之、穆之为二子,并排在献之后面,此说与献之最小之说有矛盾。王羲之的两个女儿何名,史无记载,仅知一女嫁给刘畅,生子瑾,官职尚书、太常卿;另一女,嫁给谢殃,生著名诗人谢灵运。

  九、轶 事

  (一)写经换鹅

  民间有王羲之有爱鹅的传说。鹅,洁白的羽毛,红冠红爪,煞是好看,加上它迈着笨拙的步子,或引项高歌,或张开双翅翩翩起舞,也许给王羲之的书法有启迪作用,从中领悟到点画运笔技法,执笔时食指应如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像鹅掌拨水,这样才能将jīng力集中于笔端。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将这种情势用诗表达出来:"全身jīng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王羲之爱鹅常画鹅,出于写生的需要,他买鹅养鹅在情理之中。从分析的角度看以下的两则轶事,却是有根据的,《晋书·王羲之传》也作了记载。

  会稽有一位孤居的老婆婆养了一只善于鸣叫的白鹅,很逗人喜爱,王羲之叫人去买来,不料老人不肯出售。无奈,上羲之只好经常去看这只鹅,使老人百思不解。后来王羲之又派人前去说服老婆婆割爱,老人还是不答应。那人只好开诚布公地告诉老人说,那是王羲之所要。当时王羲之是妇幼皆知,享有美誉的大书法家了,老人喜出望外,又听说王羲之要亲自拜访她,更是高兴。第二天,王羲之带了不少礼品去登门求鹅,不料老人为了招待这位大人把鹅宰了,当王羲之不见白鹅,并得知鹅已被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伤心地离开了农舍。以致回家后"叹息弥日"。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5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