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 作者:诸葛闲云【完结】(4)

2019-03-18  作者|标签:诸葛闲云 都市情缘 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于是童杨的工作便简直是三百六十五天在和坏人作斗争,时不时的便有着各种各样头衔的坏人电话或是上门来吵一通,有时几乎是有点无赖的撒泼打滚了。

  对于风控的专业方面,童杨是很有把握的,那些相关的法规条文她烂熟于心,之前又在业务部门工作过,相关流程也难不到她。只是追责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好吧,任何时候一件事都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在国企。)涉及到庞大金额的时候,涉及的人也肯定不止处理报告上的那几个。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到最后真正倒霉的几乎都是炮灰,做了坏事的既得利益者就算被处理,也是不痛不痒。有时候方念就和童杨说,值啊,挣了几百万只是被内部处理一下,钱不用被追讨,人也不要坐牢,简直就是包赚不赔的无本生意啊。童杨就恨恨地说,是啊,国有资产就是这么流失的。

第4章 第 4 章

  方念就想起他父亲所在的厂子来。也算是一个老的国企,后来经历一系列改/革,什么下岗分流啦,破产改制啦,改一次,偌大的厂子就瘦一圈,厂里相关领导的脸和裤腰带也就胖一圈。几次改下来,原本漂亮的生产区越来越破败,最后被推平变成了某个带大商场的商业小区,而厂里那些领导们倒各各飞黄腾达,连保卫科的科长也混到了社居委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头头,摇身一变居然成了公务员,连那张肥硕的脸也愈加红光满面起来。而像方爸这样在厂子里工作了几十年说是“把青春都奉献出来”也不为过的绝大多数原职工们,改来改去后彻底成了没有归属的社会人员,年轻点还做得动的各找门路出厂打工,上了年纪的也只能找个保安什么的值个夜班看看大门了。好在方爸省心,算是正儿八经退了休,也就两耳不闻厂里事,管他资产流与失。

  上了年纪的人,不管受教育多少,总是有点智慧的,这智慧,大约就是俗称的“世故”吧。退休的方爸便对厂里的来来往往从不上心,方念有时回家看方爸的时候,偶尔聊到,方爸也是摇摇头一副“不可说、不可说”的表情。好吧,谁让方爸从年轻到年老都是这样一副无所谓、说是“潇洒”也可以的散淡表情呢。连方念说要陪他回几十年未回的老家去住几天,他也摇头否决了。方念没说出口的话是,方爸也一把年纪了,趁着还能走动,回老家转转,说难听点也是回一次少一次了。方爸倒是不在意,丢来一句话,“我是出了家就没有家的人”,把方念听得一愣。这禅机,方爸不去当大和尚都可惜了。

  既是对生养的老家都是这样一副不羁的无所谓,对于工作的厂子,方爸自然也不会过多留恋。方念有时想想,若在古时候,方爸这- xing -子去做个道士倒是不错,云游四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人在红尘又不为红尘所羁绊,连追求成仙得道的心都没有,真真是个高人了。可惜方爸到底生在人世,按部就班,参军,复员,娶老婆成家,养一窝小孩,工作,退休,生生把一个高人炼成了俗人。

  方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俗人,所以,对于厂子的从有到无,方念竟是比方爸还要唏嘘。也是,从托儿所到子弟学校,到卫生所,食堂,澡堂,冰棒房,露天电影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可以在这一个封闭的厂子里进行和完成。(殡仪馆厂里倒是没有,但有去殡仪馆的大客车,塞了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从厂子里开出去,再拉了人从殡仪馆回来,也算是半封闭)。而方念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不需要外界参与的封闭的环境里过完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的,那生产区夏天消暑的竹叶水和绿豆冰糕,冬天的暖气片,车间里挥之不去的机油味和轧的像烟花般好看的铁火花,伴随了方念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怎么能不惹起她乡愁般的依恋与惆怅。

  只是,厂子没了便没了,国有资产流失了便流失了,就好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也拦不住。

第5章 第 5 章

  与童杨的天天和坏人做斗争、时刻感受到某种“不可说”不同,方念的工作倒是单纯些,没那么多的斗智斗勇,最多拼点脸皮的厚薄和良心的红黑。

  在距离童杨那幢威武拔高的大楼三站路的地方,是方念工作的地方,同样也是一幢拔高的大楼,只是,童杨在的那一整幢楼连产权都属于童杨所在的单位,办公室,会议室,食堂,娱乐室,地下车库,除了上下班,也算是个基本封闭的环境。方念所在的公司自然没有那么大手笔,不过在这个房价平均两三万的城市,这个地段,在这写字楼里能租下一整层也算是财大气粗了。

  方念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贸易公司,还是这个城市这一行里的有头有脸的公司。又因为是省会城市,便又可以说是本省这一行里的所谓标杆公司。名头也起的颇响,例行的“某某集团”什么的,后面缀着“股份”“有限”“公司”,洋洋洒洒一大串,每次方念在大大的投标书信封上签下公司名称的时候总是在想要不要中途给她那支英雄钢笔蘸一回墨水。

  Wait!手写投标书信封?

  是的,这家客户就是这么奇葩。

  在这个行业,一两千万的标的不算多庞大,却也不算小数目,遇到这种单子,经常不坐镇公司的老板也是会过问一下的。这家客户也是个大牌国企,一两千万的标的和几十万十几万甚至几万的标的一样,都要走一堆繁琐的流程,最后都要一堆头头脑脑关了门评标开标,还要有dang员身份的人监督和公证。若中了标,先电话里口头通知,再发戳了章的传真件,最后再是上门去取原件及签下一堆厚薄不一的合同和廉政保证书及保密文件。整个流程非常繁琐和严谨,也非常有大牌国企风格。只是有一项,他们要求的投标书信封一定要是手写。与那些繁琐与正式的其他流程相比,这就显得极其小儿科与匪夷所思,也不知道那家客户的领导究竟是什么脑回路。好吧,手写就手写吧,谁让人家是上帝呢。对于这种上帝,尤其是纯国企风格的上帝,有错没错不打紧,千万别跟人抬杠,不然人家大笔一挥把你从候选名单里叉掉,还能引经据典通知你违反了哪一条哪一款,到时候理儿都不知道找谁说去。

  说起方念的公司,虽说叫“某某集团”,后面还缀着那么一大串,说白了其实就是个家族企业。“贸易公司”在方念的概念里和“皮包公司”其实没什么区别,都是倒买倒卖,空手套白狼,她所在的这家集团又是比较典型的“家天下”,所以外表看着波澜壮阔,内里其实也是一堆的“不可说、不可说”。所有部门的一把手和关键人员都是老板亲戚或是和老板沾亲带故,渐渐公司大了,亲戚不够用了,连本村儿同姓的都能来占个位置。公司便被老板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同宗同姓的盘踞着。这种有利益都争着上,有困难都抢着让的模式,方念估摸着公司垮台也是早晚的事。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